时间: 2025-04-26 03: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7
临江仙 九日
作者: 邓桐芬 〔近代〕
病榻浑忘人世换,
闭门三度重阳,
流光随水漫思量。
题糕情味涩,
何况对壶觞。
尽日霜飙惊木末,
东篱菊影初黄。
倦怀无意理茱囊。
眼中秋色淡,
笛外暮烟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而忘记了人间的变迁,在重阳节的三次闭门独处中,时间如水般悄然流逝,思绪纷杂。面对重阳节的糕点,心中情感却显得苦涩,何况独自举杯对饮。整日里,寒风凛冽,惊动了树梢的动静,东篱边的菊花已初现黄意。倦倦的心情无意整理包裹,眼中秋色渐淡,笛声之外,暮色苍茫。
作者介绍:邓桐芬(1864年-1936年),字子华,号桐芬,江苏无锡人,近代诗人。其诗风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细腻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因病卧床,无法参与节日的庆祝,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同时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邓桐芬的《临江仙 九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秋日的凄凉与生命的思索。全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世变迁的无奈。诗的开头“病榻浑忘人世换”,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诗人因病而与世隔绝,仿佛在无尽的思索中迷失了自我。
接下来的“流光随水漫思量”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如水般的无声,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诗人在节日的氛围中,面对糕点却感到“情味涩”,这不仅是对节日的无奈,更是人生苦涩的真实写照。随后的描写“尽日霜飙惊木末”,则将秋冬的凛冽与生命的短暂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身处寒风中的孤寂感。
最后,诗人以“眼中秋色淡,笛外暮烟苍”结束,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又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因病而引发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生活苦涩的反思。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高洁、坚韧相关联,而重阳节则是传统的长寿节日,象征着对生命的祝愿。诗中的意象交织着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闭门不出?
诗中“倦怀无意理茱囊”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