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25
原文展示
团扇新裁明月影,珠帘半上琼钩。
榴花红到玉钗头。彩丝宜续命,绿砌绕忘忧。
酒泛菖蒲香玉碎,嫩红双靥横秋。
画船何处闹歌楼。萧萧烟雨外,还锁楚江愁。
白话文翻译
新裁的团扇上映出明月的影子,珠帘半挂在琼钩上。
石榴花红得像玉钗的头。彩丝应该用来续命,
绿石阶绕着忘忧草。酒中漂浮着菖蒲的香气,
嫩红的双颊像秋天的景色。
画船停在哪里热闹的歌楼呢?
萧萧的烟雨之外,愁绪却锁住了楚江。
注释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常用来扇风或作为装饰。
- 琼钩:指精美的钩子,通常用来挂东西。
- 榴花:指石榴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彩丝:指彩色丝线,用于装饰或制作。
- 菖蒲:一种植物,常用作香料,尤其在端午节时。
- 双靥:指双颊,形容人的面容。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小鸾,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临江仙 端午》创作于端午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受与思考,结合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愁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端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境表现了端午节的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诗中的“团扇新裁明月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画面,明月的影子映射在团扇上,给人一种宁静和清幽的感觉。接下来的“珠帘半上琼钩”则增添了一份华丽感,仿佛在描绘一个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
“榴花红到玉钗头”一句,展现了石榴花的娇艳,象征着青春与美丽,而“彩丝宜续命,绿砌绕忘忧”则表达了对生命和快乐的渴望。接下来的“酒泛菖蒲香玉碎”将端午的传统习俗与愉悦的氛围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欢快和温馨。
然而,诗的后两句“画船何处闹歌楼,萧萧烟雨外,还锁楚江愁”则将情绪从欢乐转向了惆怅。画船的喧闹与外面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也让人感受到节日中的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欢快中带着一丝忧伤,展现了生活的多面性,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愁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团扇新裁明月影:新制作的团扇映出了明亮的月影,既描绘了端午节的夜晚,又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珠帘半上琼钩:珠帘轻轻悬挂在钩子上,增添了一种华贵的气氛。
- 榴花红到玉钗头:石榴花的鲜红色浓烈如玉钗的头,象征着青春的美丽与爱情的热烈。
- 彩丝宜续命,绿砌绕忘忧:彩色丝线用来象征生命的延续,而绿石阶则环绕着忘忧草,暗示着对快乐的追求。
- 酒泛菖蒲香玉碎:酒中漂浮着菖蒲的香气,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菖蒲在端午节有驱邪避祟的意义。
- 嫩红双靥横秋:描绘了面颊如秋天般娇嫩的色彩,生动地表达了人的美丽。
- 画船何处闹歌楼:画船停在哪里热闹的歌楼,表现了对欢乐场景的向往。
- 萧萧烟雨外,还锁楚江愁:外面的烟雨萧萧,诗人愁绪重重,暗示着对离愁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榴花红到玉钗头”中的花比作玉钗,增强了美感。
- 拟人:用“锁”来形容愁绪,赋予无形的情感以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美好场景及其背后的愁苦,展现了生活的双重性,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团扇:象征着美丽和清新。
- 明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榴花:象征爱情与青春。
- 菖蒲:象征着节日习俗与驱邪的意义。
- 画船:象征着欢乐和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团扇上映的是什么影子?
-
诗中提到的“榴花”象征着什么?
- A. 忧伤
- B. 美丽与爱情
- C. 财富
- D. 忘忧
-
“萧萧烟雨外,还锁楚江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惆怅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B. 明月
- B. 美丽与爱情
- B. 失落与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日赐衣》 - 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端午》 vs. 《端午日赐衣》
- 两首诗均与端午节相关,但《临江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端午日赐衣》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节日的历史和文化的关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叶小鸾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