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河传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6:48:49

诗句

翠深红浅。

愁娥黛蹙,娇波刀剪。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

妆光生粉面。

坐中醉客风流惯。

尊前见。

特地惊狂眼。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

相逢何太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49

原文展示:

河传 其一
作者: 柳永 〔宋代〕

翠深红浅。愁娥黛蹙,娇波刀剪。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
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
尊前见。特地惊狂眼。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
相逢何太晚。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的酒席场景,描写了美丽女子的妆容与舞姿,以及醉酒客人们的风流。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曾经的年轻与繁华不再,心中充满了遗憾与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深红浅:形容颜色的浓淡,翠绿与红色的对比。
  • 愁娥黛蹙:美人眉头紧蹙,显得忧愁。
  • 娇波刀剪:形容女子的眼波如刀剪般犀利。
  • 奇容妙妓:指貌美的女子,技艺高超的歌妓。
  • 舞裀歌扇:舞姿轻盈,手中持扇。
  • 妆光生粉面:妆容光鲜,面容如粉。
  • 醉客风流惯:常常醉酒的风流客人。
  • 惊狂眼:眼中流露出惊慌与狂热之色。
  • 千金争选:当年争相挑选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美丽女子的描写与对往昔的怀念,隐含了对青春流逝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湘妃,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以其词作见长,尤其擅长婉约风格,作品多涉及爱情、离愁等主题。其词风情婉、语调流畅,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河传》是柳永在某次宴会上所作,描绘了酒席上的美景与欢愉,同时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其作品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河传 其一》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华丽的酒席场景。诗中以“翠深红浅”开篇,首先便通过色彩的对比吸引读者的视线,形成视觉上的冲击。紧接着的“愁娥黛蹙”则通过描写女子的愁苦表情,引起一种叹息的情绪,暗示着美丽背后的忧伤。

诗中的“奇容妙妓”不仅赞美了女子的美丽,更突出了她们在歌舞中的才华与魅力,展现了社交场合的热闹与欢快。然而,随着“坐中醉客风流惯”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这种欢愉的背后,藏着的是醉酒客人们的放纵与虚妄。最后一句“相逢何太晚”则是对青春流逝的感伤,仿佛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错过。

整首诗情绪复杂,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赞美,又有对青春逝去的遗憾,柳永用他特有的词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面性与细腻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深红浅:开头以颜色对比设定了场景的美丽。
  • 愁娥黛蹙,娇波刀剪:描绘女子的沉思与妩媚,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强调女子的才艺与竞争,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 妆光生粉面:细致地描绘了女子的妆容,显示出她们的美丽。
  • 坐中醉客风流惯:描绘醉酒客人的风流,反衬出酒席的热闹。
  • 尊前见,特地惊狂眼:表现出对美的惊艳与醉态。
  •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感叹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失落。
  • 相逢何太晚:最后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波刀剪”形象地比喻了女子的眼神。
  • 对仗:如“翠深红浅”与“妆光生粉面”,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情感赋予场景,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美丽女子与欢聚时光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体现了柳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生机与青春。
  • :象征热情与欢愉。
  • 娇波:代表女子的柔美与妩媚。
  • 醉客:象征人生的放纵与享乐。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青春与美丽:诗中对年轻女子的赞美,反映了社会对美与青春的追求。
  • 时光流逝:通过对往昔的追忆,揭示了人们对时间的无奈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河传 其一》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柳永
    • D. 苏轼
  2. “愁娥黛蹙”中“黛”指的是?

    • A. 眉毛
    • B. 眼睛
    • C. 头发
    • D. 嘴唇
  3. 诗中提到的“千金争选”是对什么的感叹?

    • A. 对美丽的赞美
    • B. 对时光流逝的遗憾
    • C. 对酒席的热闹
    • D. 对舞姿的钦佩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同样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其风格更为豪放,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着重于对过去的怀念,情感更为细腻与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柳永诗词研究》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柳永的创作风格及其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萤火 九日三首 其二 宿归仁寺 秋晴 生口 春晚偶书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一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 春词二首 法界颂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寸字旁的字 清商三调 堂报 户字头的字 令不虚行 敢做敢为 卜字旁的字 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淋漓尽致 秽膻 青松 包含戚的成语 投瓜报玉 滥竽自耻 包含诸的成语 含藴 包含靳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