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3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31:36
嘲淮浪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碧琉璃地展青罗,
横作一波仍万波。
突起银山倚空立,
碎成雪阵掠人过。
争先打岸终谁胜,
淘尽浮沙柰汝何。
借与楼船泄余怒,
摇来兀去尽从他。
全诗翻译:
这片碧蓝的水面如同展开的青纱,波浪横亘如万丈波涛。浪花突起,宛如银色的山峰高耸于空中,随即又化为雪花般的浪花掠过人身。浪潮争先恐后地冲向岸边,究竟谁能胜出呢?那些浮沙被冲刷得一干二净,你又能如何?我只想借助楼船发泄我的愤怒,随意摇曳,任其漂流。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生活气息,尤其在描绘水景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
《嘲淮浪》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诗人通过描写淮河的波涛,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嘲淮浪》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充分展示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理解。诗首句“碧琉璃地展青罗”,以清丽的比喻描绘出淮河清澈迷人的水面,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接下来的“横作一波仍万波”,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让人感受到波涛汹涌的场面,仿佛一阵阵波浪在眼前涌来。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也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在描写浪花时,诗人运用了“突起银山倚空立,碎成雪阵掠人过”的生动描写,形象地将浪花比作高耸的银色山峰,瞬间又化为纷飞的雪花,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这种对比与快速转换的描写,既突显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后半部分“争先打岸终谁胜,淘尽浮沙柰汝何”则转向了对人世间竞争的思考,表达了对胜负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则以“借与楼船泄余怒,摇来兀去尽从他”结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心中有愤怒,却也能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宣泄。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哲理,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人生之感悟,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透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世界,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碧琉璃”形容的是哪个自然元素?
“争先打岸终谁胜”中“谁胜”是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发泄内心的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