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4:38
床根吟夜句冥搜,莎底啼寒泣怨秋。
人世如何无苦乐,一般蟋蟀两般愁。
在床边吟唱的夜深人静,蟋蟀在莎草底下啼叫,似乎在诉说对寒冷秋天的怨恨。人世间怎么会没有苦乐呢?就如同这些蟋蟀,无论是快乐还是忧愁,都是一样的。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蟋蟀的描写,反映出人间的苦乐与自然界的联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于描写自然和人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蟋蟀的鸣叫来隐喻人世间的苦乐,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蛩声三首 其二》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著称。诗人通过对蟋蟀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灵的苦乐。诗的开头,床根的吟唱与莎底的啼鸣,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秋夜的宁静与孤寂,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述说着它们对季节变迁的无奈与思索。
在第二句中,“泣怨秋”则进一步深化了蟋蟀的情感,赋予了它们更多的人性化特征,使其哀怨之情与人类的情感相互呼应。接下来的两句以哲理性的思考点明了人世间的苦乐不平衡,人与蟋蟀的愁苦是相似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处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也引发了对人类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既有的哲理思考与情感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拟人手法,通过蟋蟀的鸣叫来传达情感,营造出情感共鸣。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蟋蟀的哀鸣折射出人世间的苦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测试:
杨万里的《蛩声三首 其二》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莎底”指的是哪里?
本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思念和愁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鸣。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苦乐的哲理思考。两者都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深邃,但主题和情感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