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邓尉山》

时间: 2025-04-30 09:50:45

诗句

停桡费家湖,山翠围几重。

舍舟事筇屦,渐入香林中。

邓山峙湖滨,峰势高巃嵷。

三万六千顷,湖流浸长空。

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

朝烟而夕月,泠泠沁心胸。

不憩上竹阁,恍然睹支公。

趺坐鸣蒲牢,■如吼苍龙。

清音应虚谷,馀响入深松。

忆昨西溪宿,醒时闻此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0:45

游邓尉山

原文展示:

停桡费家湖,山翠围几重。
舍舟事筇屦,渐入香林中。
邓山峙湖滨,峰势高巃嵷。
三万六千顷,湖流浸长空。
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
朝烟而夕月,泠泠沁心胸。
不憩上竹阁,恍然睹支公。
趺坐鸣蒲牢,如吼苍龙。
清音应虚谷,馀响入深松。
忆昨西溪宿,醒时闻此钟。

白话文翻译:

在家湖泊停桨,青山环绕几层。
放舟步行入林,渐渐走入香气扑鼻的树林中。
邓山矗立在湖边,峰峦高耸险峻。
三万六千顷的湖面,水流浸润着长空。
花丛之外可以看到晴天的雪,花丛里可以听到香风的声音。
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月光,清凉悄然沁入心胸。
不在竹阁上歇息,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支公。
坐着听那蒲牢的鸣声,像苍龙在吼叫。
清脆的声音应和着虚空的山谷,余韵飘入深松之中。
忆起昨晚在西溪的住宿,醒来时听见这钟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停桡:停下划桨。
  • 筇屦:筇竹制成的拐杖和草鞋。
  • :矗立、屹立。
  • 巃嵷: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 :面积单位,一顷约等于666.67平方米。
  • 泠泠:清凉、清脆的样子。
  • 趺坐:坐下,通常指盘腿坐。
  • 蒲牢:一种乐器的声音,这里形容悠扬的鸣声。

典故解析:

  • 支公: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隐士,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
  • 西溪: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被文人墨客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蓨,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其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繁华的淡泊,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显然是在旅行途中所作,描绘了邓尉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山水的描写和内心的感悟,反映出清代文人追求自然、超越世俗的理想。


诗歌鉴赏:

《游邓尉山》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的诗,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细腻地捕捉到自然的美与宁静。全诗开篇以“停桡费家湖”引入,勾勒出诗人停舟于湖的画面,接着用“山翠围几重”描绘周围的层峦叠嶂,生动而形象。

诗中有许多意象,如“晴雪”、“香风”,不仅显示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朝烟而夕月”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美景的感受越发深刻,尤其是“趺坐鸣蒲牢”的描写,展现了与自然的融洽。诗人以“清音应虚谷,馀响入深松”将音乐与自然相结合,表现了音乐的清幽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意境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一句“忆昨西溪宿”则回归到个人的经历,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怀旧与惆怅。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邓尉山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自然情怀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停桡费家湖:诗人描写自己在湖上停下船桨,准备开始游历,暗示一段新的旅程的开始。
  2. 山翠围几重:周围青山环绕,层层叠叠,增强了环境的立体感。
  3. 舍舟事筇屦:放下舟船,带着拐杖和草鞋,逐渐深入树林,表现出一种融入自然的态度。
  4. 渐入香林中:进入香气四溢的树林,感受自然的芬芳。
  5. 邓山峙湖滨:邓山高耸于湖边,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6. 峰势高巃嵷:形容山峰的险峻和高耸,增强了自然的气势。
  7. 三万六千顷:湖面广阔,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象征着包容与无边。
  8. 湖流浸长空:湖水与天空交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9. 花外见晴雪:在花丛外看见阳光下的雪,展现出景色的多样性。
  10. 花里闻香风:在花丛中感受到香气,表现出自然的魅力。
  11. 朝烟而夕月:早晨的烟雾和黄昏的月光,描绘出时间的变化。
  12. 泠泠沁心胸:清凉的感觉浸润心田,表现出诗人的清新感受。
  13. 不憩上竹阁:没有在竹阁上休息,表示诗人不愿停留于此,渴望更深的体验。
  14. 恍然睹支公:似乎看见了隐士支公,体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5. 趺坐鸣蒲牢:坐下听蒲牢的鸣叫,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16. 如吼苍龙:形容声音的雄壮,增强了自然的气息。
  17. 清音应虚谷: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之中,表现出音乐与自然的共鸣。
  18. 馀响入深松:余音飘入深松之间,显示出空间的辽阔与静谧。
  19. 忆昨西溪宿:忆起昨晚在西溪的住宿,带有一丝怀念之情。
  20. 醒时闻此钟:醒来时听到钟声,渗透出一种宁静与悠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山水与心情相结合,如“如吼苍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声音的雄伟。
  • 拟人:通过“清音应虚谷”表现声音的灵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朝烟而夕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邓尉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清新,反映出清代文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宁静与宽广,代表了大自然的包容。
  2. :象征着坚定与高耸,表现出自然的伟岸。
  3. :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芬芳,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4. :象征着纯洁与清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游玩的地方是哪个山?
    A. 黄山
    B. 邓尉山
    C. 泰山
    D. 华山

  2. 诗中提到的乐器名称是什么?
    A. 笛子
    B. 二胡
    C. 蒲牢
    D. 琵琶

  3. 诗中描述的时间变化是通过哪两个意象体现的?
    A. 日出日落
    B. 朝烟与夕月
    C. 雾与雪
    D. 风与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与内心感受,展现出隐逸生活的情怀。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陆蓨《游邓尉山》与王维《山居秋暝》对比: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前者更注重湖光山色的描写,后者则强调秋季的宁静与深邃。陆蓨的诗歌更为细腻,而王维则更具意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
  4. 《陆蓨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中怀古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 留别道州李使君圻 郊园即事寄萧侍郎(一作呈萧常州复) 长安早春赠万评事 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 灞岸别友 吴明府自远而来留宿 过柳溪道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鞋套 振理 东方将白 里字旁的字 包含撼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寒蝉僵鸟 飠字旁的字 过耳春风 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浸种 历世摩钝 吟玩 矫矫不群 比字旁的字 包含编的成语 毒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