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0:15
满江红九首 其一
作者:李慈铭 〔清代〕
落日荒台,恁谁信黄金无恙。
空指说,颓垣蔓草,郭隗门巷。
都邑只今游侠少,风云要与悲歌抗。
更单衣短布拜秋郊,荆高冢。
卢龙塞,何苍莽,桑乾水,常还往。
只匈奴牧马,谁堪乘障。
赞普颇申和地议,贤王自择防秋将。
笑书生不及羽林儿,封侯相。
全诗翻译:
落日西斜在荒凉的台阶上,谁能信任这黄金的财富依旧完好无损呢?
空闲地指着那颓废的围墙和长满杂草的巷子,郭隗的门前一片荒凉。
如今城市中游侠的人愈发稀少,风云变幻却与悲歌相抗衡。
更何况我在秋天的郊外,穿着单薄的衣服,拜祭荆高的冢墓。
卢龙的边塞何其苍茫,桑乾河的水我常常往来。
只有匈奴在牧马,谁能骑上这障碍?
赞普在此颇有申和的地议,贤王自会选择防御的秋季将领。
可笑的是书生们还不及那些羽林军的少年,封侯和相位的差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慈铭(约1640年-约1711年),字子静,号西山,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融入历史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朝中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边塞与城市的失落,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对英雄豪杰的渴望。
李慈铭的《满江红九首 其一》通过对比荒凉的边塞与城市的游侠稀少,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开篇“落日荒台”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金光闪烁的“黄金无恙”与现实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对财富与权力的质疑。诗中提到的“颓垣蔓草”更是映衬了社会的颓败。
接着,诗人提到“游侠少”,在历史变迁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已不复存在,诗人不禁感慨“风云要与悲歌抗”,这里的“悲歌”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在描绘了边塞的“苍莽”和桑乾河的景象后,诗人再次转向现实,感叹“书生不及羽林儿”,这里不仅是对书生的讽刺,也暗含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武力与权力在动荡时代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表现出了一位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思考,构成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英雄豪杰消逝的悲叹,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落日荒台”指的是:
A. 夕阳西下的景象
B. 一座古老的台阶
C. 富丽堂皇的宫殿
D. 繁华的城市
诗中提到的“游侠”指的是:
A. 士兵
B. 游荡于城市的人
C. 商人
D. 学者
“笑书生不及羽林儿”中的“羽林儿”指的是:
A. 文人
B. 军队中的年轻骑兵
C. 富家子弟
D. 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满江红九首 其一》的详细解析与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