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57
临江仙(尉姜补之托疾卧家作)
作者:葛胜仲 〔宋代〕
郊外黄垓端可厌,
归来移病香闺。
象床珍簟共委蛇。
耆婆寻草尽,
天女散花迟。
小雨作寒秋意晚,
檐声与梦相宜。
冷侵罗幌酒烟微。
试评书五朵,
何似画双眉。
在郊外的黄昏景色中,真让人厌倦,
回到家中,病痛使我躺卧在香闺里。
象牙床和珍贵的席子一起被我懒散地放下。
老妪已经寻药归来,但药草已尽,
天女撒下的花瓣也显得迟缓。
细雨带来寒冷,秋意正浓,
屋檐下的滴水声与我的梦境相合。
寒气透入轻纱帐中,酒香也渐渐淡薄。
不如拿起书来评点五朵花,
这还不如描画那一对双眉。
“天女散花”出自道教文化,象征着神仙的美好和天上的祥和,而“耆婆寻草”则反映了民间草药治疗的传统,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的渴望。
葛胜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写生活的细节,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此诗是在诗人因病卧家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病痛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开篇的“郊外黄垓端可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环境的厌倦,而“归来移病香闺”则引入了诗人的内心状态,暗示了身体的虚弱和对温暖环境的渴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象床珍簟共委蛇”体现了奢华生活的无力感,突显出病痛带来的无奈。
“耆婆寻草尽,天女散花迟”一联,暗示了治病无望和时间的流逝。小雨和秋意晚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与伤感。最后两句“试评书五朵,何似画双眉”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整首诗以清淡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外界的反思,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体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病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无奈和思索。
诗中“耆婆寻草尽”意指什么?
“天女散花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酒烟”象征着什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寄托,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葛胜仲则通过病痛的体验,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以上是对《临江仙》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