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四仙像》

时间: 2025-07-29 07:35:21

诗句

莲花峰下张超谷,此老何曾有死生。

闻道风清明月夜,至今鼻息乱松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35:21

原文展示:

莲花峰下张超谷,此老何曾有死生。闻道风清明月夜,至今鼻息乱松声。

白话文翻译:

在莲花峰下的张超谷,这位老人何曾经历过生死?听闻在风清月明的夜晚,至今仍能听到他呼吸时与松树的声音交融。

注释:

字词注释:

  • 莲花峰:指的是一种山峰,因形似莲花而得名。
  • 张超谷: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隐士居住之地。
  • 此老:指代诗中提到的隐士或老者。
  • 死生:生与死,也可引申为生死轮回、人生的变化。
  • 闻道:听闻、了解。
  • 风清明月夜:形容夜晚的风清爽、月光明亮的景象。
  • 鼻息:呼吸声。
  • 乱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风清明月夜”常常与隐士、道士的生活状态相联系,表现一种清静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强盛,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作品数量庞大,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陆游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晚年时选择隐居生活,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表达对生命、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四仙像》通过描绘老者的形象,表达了陆游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死哲理的思考。诗中的“莲花峰下”与“张超谷”构成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象征着隐士的清净和超脱。而“此老何曾有死生”则直指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老者悠然自得、超越生死的钦佩。接着,诗人用“闻道风清明月夜”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强调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宁静。最后的“鼻息乱松声”生动地捕捉到老者在自然中融入的状态,似乎在与松树的声音共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富有哲理,既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又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和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花峰下张超谷:通过特定的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
  • 此老何曾有死生:提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思考老者的生死轮回。
  • 闻道风清明月夜:描绘出一种理想的境界,夜空的清朗与自然的美好交融。
  • 至今鼻息乱松声: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者与自然的声音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和谐共存的境界。
  • 拟人:将松树的声音与老者的呼吸结合,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意象和结构的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思考生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峰:象征清净、高洁,隐士的理想栖息地。
  • 张超谷:代表隐士的生活环境,暗示孤独与超脱。
  • 风清明月夜:象征宁静的心境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松声: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莲花峰”象征什么? A. 高洁的理想
    B. 纷扰的人生
    C. 繁华的都市

  2. “此老何曾有死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死无常的思考
    B.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C. 对名利的渴望

  3. “风清明月夜”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喧闹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烟雾弥漫的街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陆游的《题四仙像》更侧重于生死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平静。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文人生活与风格研究》

相关查询

南乡子 春闺 南乡子 过王景逸溪居 南乡子 寄四儿邵武 南乡子 南乡子 南乡子 其四 云林招游三官庙看海棠,不果行,用来韵答之 南乡子 南乡子 题陈莲汀疏香清影,是其亡姬吴氏照也 南乡子 其四 送友人刘仲泽北归 南乡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尝胆眠薪 陶欣 优胜劣败 低结尾的成语 工字旁的字 贪躁 见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轴轳千里 鬯字旁的字 焚结尾的成语 贝字旁的字 美行加人 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舍命不舍财 无衣之赋 乳媪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