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39:38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突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我初听到时泪水湿透了衣裳。
转过头来看看妻子愁苦的样子又在哪里,
我漫不经心地翻阅诗书,心中喜悦得几乎要发狂。
白天放声歌唱应该尽情饮酒,
年轻时与朋友作伴正好回乡。
我决定从巴峡穿越巫峡,
然后下到襄阳再去洛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内容涉及历史、政治、人生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表现社会现实和民生困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与家人离散,身处动荡之中。他得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感到由衷的喜悦与感慨,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家庭团聚的美好期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对突发消息的感受,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开篇突出的“剑外忽传收蓟北”迅速引入主题,表现出消息的突然性和重要性。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初闻消息后的激动,甚至泪湿衣裳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诗人思及妻子和家庭,愁苦的情绪瞬间被激发,然而他又通过翻卷诗书的行为,表达出对文学的热爱和内心的狂喜,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决意与青春作伴,纵情于酒,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悲喜交加中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家庭的双重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家庭团聚的渴望,同时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的联系,展示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复杂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开头提到的“剑外”指的是哪里?
A. 长安
B. 蓟北
C. 乡村
D. 河流
诗人初闻消息时的感受是什么?
A. 高兴
B. 悲伤
C. 激动
D. 平静
诗中提到的“白日放歌”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失落
B. 绝望
C. 热爱生活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涕:眼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