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4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44:48
《鹧鸪天》
作者:俞陛云 〔清代〕
一桁帘衣掩碧窗。
年来芳草满池塘。
题诗蕉叶痕应在,
过枕梨云梦渐忘。
花寂寂,月苍苍。
旧经行处耐思量。
小楼连夜西风里,
吹尽凭阑袖底香。
在轻纱帘子掩映的碧窗前,
这些年来池塘的芳草已经长满。
题写的诗句在蕉叶上留下痕迹,
而我在梦中渐渐忘却了那梨花的云影。
花儿寂静,月光苍茫。
曾经走过的地方,令人耐心思量。
在小楼中,连夜的西风吹来,
将倚栏的袖子上的香气全都吹散。
“梨云”指梨花的云影,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蕉叶”与“芳草”则与夏天的气息相连。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淡的伤感。
作者介绍:
俞陛云(约1620-约1700),字达之,号玄白,浙江人,清代著名的词人与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面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鹧鸪天》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诗中通过描绘池塘的芳草、蕉叶的痕迹以及月光的苍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哀愁。诗的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清幽的环境,帘子掩映着碧窗,隐约间透出一份高雅与恬淡。接着,诗人回忆起昔日的情景,蕉叶上题诗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欢愉与忧伤。
“花寂寂,月苍苍”一句,既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西风”引出情感的转折,西风的吹拂使得“袖底香”渐渐消散,象征着往日美好的时光在岁月中渐行渐远。全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诗人以自然为寄托,反映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蕉叶”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夏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瑟
D. 冬天的寒冷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
C.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D. 对爱情的渴望
“花寂寂,月苍苍”中“苍苍”用来形容什么?
A. 花的颜色
B. 月光的状态
C. 大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俞陛云的《鹧鸪天》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刻画。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展现了清代词人的细腻与情感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