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朝中措 偶出见墙头杏花喜而赋之》

时间: 2025-05-07 09:50:27

诗句

无言脉脉怨春迟。

一种可怜枝。

最是难忘情处,墙头微露些儿。

十分细看,风流却在,一半开时。

政要东风抬举,莫教吹破胭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27

原文展示: 朝中措 偶出见墙头杏花喜而赋之 段成己 〔金朝〕 无言脉脉怨春迟。一种可怜枝。最是难忘情处,墙头微露些儿。 十分细看,风流却在,一半开时。政要东风抬举,莫教吹破胭脂。

白话文翻译: 默默无言地抱怨春天来得太迟,杏花枝条显得格外可怜。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是那墙头上微微露出的杏花。 仔细观察,发现杏花的风采正是在半开半闭之时。正需要东风来扶持,不要让风吹破了那如胭脂般的花瓣。

注释:

  • 脉脉:形容默默无言的样子。
  • 可怜:可爱,值得怜爱。
  • 些儿:一点儿,少许。
  • 风流:这里指杏花的风采。
  • 政要:正需要。
  • 东风:春天的风。
  • 抬举:扶持,帮助。
  • 胭脂:比喻杏花的颜色。

诗词背景: 段成己是金朝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偶然看到墙头杏花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杏花的怜爱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墙头杏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无言脉脉怨春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默默抱怨,而“一种可怜枝”则进一步以杏花的形象来抒发这种情感。后文“最是难忘情处,墙头微露些儿”和“十分细看,风流却在,一半开时”则通过具体的视觉描写,展现了杏花半开半闭时的最美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这一瞬间的珍视。最后两句“政要东风抬举,莫教吹破胭脂”则寄寓了诗人对杏花的保护和期待,希望春风能够温柔地扶持杏花,不要破坏其美丽。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无言脉脉怨春迟”:诗人以“无言脉脉”形容自己对春天迟来的默默抱怨,情感含蓄而深沉。
  • “一种可怜枝”:用“可怜”来形容杏花枝条,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怜爱之情。
  • “最是难忘情处,墙头微露些儿”:诗人通过“墙头微露些儿”这一细节,强调了杏花出现的意外和惊喜。
  • “十分细看,风流却在,一半开时”:诗人细致地观察杏花,发现其最美的状态是在半开半闭之时。
  • “政要东风抬举,莫教吹破胭脂”:诗人希望春风能够温柔地扶持杏花,不要破坏其美丽,表达了对杏花的保护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东风抬举”,将东风拟人化,赋予其扶持杏花的动作。
  • 比喻:如“莫教吹破胭脂”,用“胭脂”比喻杏花的颜色,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人通过对墙头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杏花的怜爱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杏花: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杏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美。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言脉脉怨春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春天迟来的抱怨 C. 对杏花的怜爱 D. 对东风的期待 答案:B

  2. 诗中“政要东风抬举,莫教吹破胭脂”中的“胭脂”比喻什么? A. 杏花的形状 B. 杏花的颜色 C. 杏花的香气 D. 杏花的生命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杏花》:通过杏花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杏花》与段成己《朝中措 偶出见墙头杏花喜而赋之》:两首诗都以杏花为题材,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政治的思考,而段成己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金代文学史》
  • 《段成己诗集注释》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坐进庵戏作 其一 清侍者自长沙归云居来辞且乞偈余敛目想见清自遥田庄拄策而上将及到天亭回视诸峰如关种所作庐山夕阳图 初夏与王宋二同寅夜坐用杜韵 其一 悼词四章 其二 癸未中秋 将为鄞江之游先寄正仲三首 会饮 黄石庙 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原误作巫山一段云,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纷纷扬扬 死灰复然 包含讨的词语有哪些 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严献 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荧耀 单人旁的字 狐狸尾巴 饴含抱孙 壮室 走之旁的字 调神畅情 不了而了 提土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遁天之刑 同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