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陈遂卿隐居》

时间: 2025-05-05 20:46:09

诗句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46:09

原文展示: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阳光下,翰墨飘香,才俊如云;
到了暮年,身处市井,人生依旧沉浮。
许多公子自以为是,羞愧于前贤的遗德,
而这位士人根本没有诽谤国家的心思。
你们佩戴的都是才俊的名号,
而我却在某个山丘、某条溪水中寻求幽静。
在明理的时代,不要只想着逃避尧舜的治世,
当忽然有弓和旌旗的地方出现时,便可寻得归处。

注释:

  • 蚤日:早晨的阳光。
  • 翰墨林:指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形容文人众多。
  • 浮沉:隐喻人生的起伏不定。
  • 诸公:指当时的士人或名士。
  • 遗贤:前贤留给后人的美德。
  • 谤国心:中伤国家的心念。
  • 子佩子衿:指有才华的人,佩戴着名号。
  • 逃尧计:逃避尧舜的治世之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1155年,卒于1225年。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作品多涉及隐逸生活及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克庄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借助对隐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开篇用“早日称雄翰墨林”引入,勾勒出文人墨客的繁华景象,接着转向“暮年里巷”,表现出人生的沉浮与无奈。诗人通过“诸公自负遗贤愧”反映出对士人自负的讽刺,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华之间的矛盾。

在第二联中,诗人以“此士元无谤国心”来突显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表现出对政治的冷漠与对理想生活的执着。接下来的“子佩子衿输少俊”则暗示了在当时社会中,许多人只是名声和外表的追求,而真正的品质和内涵却被忽略。

最后两句“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则充满哲理,提醒人们在明智的时代不要轻言放弃理想与责任,强调了在追求隐逸生活时,也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刻,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早晨的生机与文人的繁华,暗示诗人对当时文人生活的观察。
  • 第二联:表现人生的浮沉,反映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第三联:议论士人对前贤的羞愧之心,进一步揭示社会的风气。
  • 第四联:强调隐士的选择与社会责任,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人比作翰墨中的雄鹰,表现出其才华横溢。
  • 对仗:如“子佩子衿”和“某丘某水”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隐逸与世俗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清醒而坚定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翰墨林:象征文人的聚集与文化的繁荣。
  • 浮沉:人生的变幻无常,暗喻对现实的感慨。
  • 弓旌:象征责任与理想,隐喻在社会中应有的担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蚤日称雄翰墨林”中的“蚤”指的是: A. 早晨
    B. 昨天
    C. 日出
    D. 清晨

  2. “诸公自负遗贤愧”中“诸公”是指: A. 所有隐士
    B. 当时的士人
    C. 诗人自己
    D. 政府官员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题陈遂卿隐居》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克庄更强调社会责任感,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筠州送赵判院归九江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宿觉庵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绝境亭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茶山堂 江上翁 江南曲 寄赵紫芝 寄赠葛朴翁 寄徐文渊 寄翁灵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贤的成语 雅人清致 徇私舞弊 糹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琐智 邪不伐正 无价之宝 密蓬蓬 无由 受宠若惊 包含缗的词语有哪些 节丧 骨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祒硌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