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18
翟好问
作者: 杨基 〔明代〕
爱尔山城隐,柴门对县衙。
酒资千亩苎,生计一园瓜。
雨步荷巾湿,风吟席帽斜。
时时扶短杖,看竹到东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的山城,柴门正对着县衙。虽然有千亩苎麻的酒钱,但维持生计只靠一园的瓜果。雨中的行走使得头巾湿透,风中吟唱让帽子斜了。偶尔用短杖支撑着身体,看到竹林延伸到东边的人家。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
杨基是明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常关注自然与人情,展现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明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这首《翟好问》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秘山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开篇“爱尔山城隐”便营造出一种隐秘的、安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诗人描绘了柴门与县衙的对比,展现了乡村与官府的距离,暗示着诗人对官场的疏离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酒资千亩苎,生计一园瓜”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尽管有着丰厚的酒资,但真正的生活来源却仅仅是靠着一园瓜果,反映出一种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态度。诗中的细节描写,如“雨步荷巾湿,风吟席帽斜”,生动地呈现了诗人在雨中行走的情景,渗透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与诗意。最后一句“时时扶短杖,看竹到东家”不仅描绘了诗人的行动,也蕴含着对邻里的关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明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生活哲学。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归隐山林的理想生活。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基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A. 千亩苎麻
B. 一园瓜
C. 一座山
“雨步荷巾湿”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A. 下雨时的行走
B. 晴天的等待
C. 夜晚的回家
答案:
以上内容为对《翟好问》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