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4:13
扫花游 春晚,次南金韵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柳花巷陌,悄不见铜驼,采香芳侣。
画楼在否。几东风怨笛,凭阑日暮。
一片闲情,尚绕斜阳锦树。
黯无语。记花外马嘶,曾送人去。
风景长暗度。奈好梦微茫,艳怀清苦。
后期已误。剪烛花,未卜故人来处。
水驿相逢,待说当年恨赋。
寄愁与。凤城东旧时行旅。
在柳花飘落的小巷中,静静地看不到铜驼的身影,我与香草芳邻在一起。画楼是否还在?几声东风送来的怨笛,凭栏而立,已是日暮时分。满心的闲情仍缠绕在斜阳下的锦树旁。默默无语,记得花外马嘶,曾经送走过的人。风景仍是暗淡无光,奈何美梦已模糊,艳丽的情怀却苦涩难言。时光已然错过,烛花剪下,却不知道故人将何处来。水边驿站相逢,期待说起当年的怨恨与赋诗,寄托我的愁苦与思念,那是凤城东边曾经的行旅。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末年,生活在元代初期,曾为官,后隐居。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晚,借景抒情,通过柳花、铜驼、东风等意象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扫花游 春晚,次南金韵》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晚的宁静与孤寂。在柳花飘落的小巷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惆怅,铜驼的缺席象征着亲友的离去,令人不禁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
诗中“几东风怨笛”一句,透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东风不仅带来了春的气息,也带来了对过往的怨念。日暮时分,倚栏而望,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闲情与思念,斜阳下的锦树仿佛映照着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记花外马嘶,曾送人去”,这句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马嘶声犹在耳畔,仿佛那个人就在眼前,然而一切都已成追忆。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更是通过剪烛花的意象,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水驿相逢的场景,寄托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离别的苦涩,又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铜驼”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离别与孤独
C. 春天的气息
D. 旧时行旅
“几东风怨笛”中“怨笛”指代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希望
D. 思念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爱情
B. 离别与思念
C. 友情
D.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对《扫花游 春晚,次南金韵》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