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23:34
怀抱独惛惛,平生何所论。
由来千种意,并是桃花源。
榖皮两书帙,壶卢一酒樽。
自知费天下,也复何足言。
我心中惆怅迷惘,活到现在有什么可以谈论的呢?
从古至今有千种情感,其实都源于那桃花源的理想境地。
手中有两本书籍,旁边则放着一壶酒。
我明白自己在世间的种种烦恼,也何必再多言呢?
“桃花源”是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个典故常用来象征一种理想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作者介绍:庾信,字子山,号孟容,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古文,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庾信晚年,正值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内心感慨万千,借诗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孤独。首句“怀抱独惛惛”,开篇便道出一种内心的迷茫,仿佛在说生活的种种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接着,作者提到“千种意,并是桃花源”,展现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经历了种种情感的波折,但最终都归结于对那一片宁静美好的渴望。
“榖皮两书帙,壶卢一酒樽”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诗人寂寞的生活状态,书籍与酒是他抒发情感的载体,显示出他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无奈与坚持。最后一句“自知费天下,也复何足言”,则流露出一种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既然明白世事繁杂,那又何必多言呢?这种无奈与豁达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愁苦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和对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尤其是“千种意”和“桃花源”的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
诗词测试:
“惛惛”在诗中主要表示什么情感?
A. 高兴
B. 迷茫
C. 愤怒
答案:B
“桃花源”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地名
答案:B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什么态度?
A. 抗拒
B. 蔑视
C. 无奈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庾信的诗歌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庾信更加强调了在现实中挣扎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