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8:42
念奴娇·海天向晚
作者: 韩驹 〔宋代〕
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
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
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
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独。
不见弄玉吹箫,尊前空对此,清光堪掬。
雾鬓风鬟何处问,云雨巫山六六。
珠斗斓斒,银河清浅,影转西楼曲。
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
海天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美丽,渐渐的霞光收敛了余晖,波光倒映着微微的绿色。
树叶纷纷落下,山高处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新,经过一场秋雨,仿佛被重新洗礼。
我呼唤嫦娥,拨开云雾,驾驭着这轮明月。
桂花香气淡淡,广寒宫中又有谁与我相伴孤独呢?
不见弄玉在月下吹箫,尊前对着空荡荡的酒杯,清辉如此美好,真令人心醉。
雾鬓风鬟的她,何处去寻呢?在巫山云雨之间,似乎一切都显得模糊。
明珠似的斗拱,银河水波清浅,月影在西楼轻轻摇曳。
这种情感,谁能体会呢?我倚着风,轻声在竹林中吟唱。
作者介绍:韩驹,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以清新细腻著称,富有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秋天的黄昏,时值作者心境的变化,结合自然景色,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索。
《念奴娇·海天向晚》是一首描绘黄昏美景的词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描绘出海天相接的晚景,霞光渐隐,波光潋滟,营造出一种宁静与美丽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秋雨洗净后的清新山景,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宁静之美。
在描写嫦娥和弄玉时,作者引入了神话传说,以此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嫦娥的孤独与弄玉的乐声形成对比,表现了人间的孤独与艺术的永恒。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又借雾鬓风鬟的形象,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虑,似乎在追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诗人用“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来总结整首词,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感染力,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孤独与美丽
B. 快乐与幸福
C. 友谊与团圆
答案:A
“雾鬓风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形容女子的发型
C. 一种天气现象
答案:B
诗人通过何种景象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A. 夕阳西下
B. 秋雨洗净
C. 月下清辉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