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8:35
原文展示:
深夜谣二首
曹勋 〔宋代〕
花落春犹在,人存事已非。
草侵迎仗路,尘满旧熏衣。
独立空怜影,当歌但斂眉。
羞见长门月,曾同步辇归。
白话文翻译:
花儿虽落,春天依旧存在;人虽在世,往事却已不再。
草丛侵占了迎接仪仗的道路,尘埃覆盖了曾经熏香的衣裳。
独自站立,空自怜惜自己的影子,面对歌声只能皱眉不展。
羞于见到长门宫的月亮,曾经与君王同乘辇车归来。
注释:
- 花落春犹在:比喻美好的事物虽逝,但美好的记忆或情感依然存在。
- 人存事已非:指人事变迁,过去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 草侵迎仗路:形容荒废的景象,草丛侵占了原本迎接仪仗的道路。
- 尘满旧熏衣:比喻过去的荣光已被尘封,衣裳上满是尘埃。
- 独立空怜影:独自一人,只能怜惜自己的影子,表达孤独和无奈。
- 当歌但斂眉:面对歌声,只能皱眉不展,表达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羞见长门月:长门宫是汉武帝陈皇后的居所,这里借指失宠的宫女,羞于见到长门宫的月亮,因为月亮勾起了过去的回忆。
- 曾同步辇归:曾经与君王同乘辇车归来,指过去的荣宠和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曹勋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深夜谣二首》反映了诗人对过往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花落、草侵、尘满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中的“花落春犹在”与“人存事已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美好记忆与现实无奈的冲突。草侵、尘满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荒废和变迁的主题。独立空怜影、当歌但斂眉等句,深刻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词解析:
- 花落春犹在:通过花落与春天的对比,表达了美好事物虽逝,但美好记忆依然存在的情感。
- 人存事已非:人事变迁,过去的情景已不复存在,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草侵迎仗路:草丛侵占道路,形象地描绘了荒废的景象,象征着荣光的消逝。
- 尘满旧熏衣:尘埃覆盖衣裳,比喻过去的荣光已被尘封,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独立空怜影:独自站立,怜惜自己的影子,表达孤独和无奈。
- 当歌但斂眉:面对歌声,只能皱眉不展,表达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羞见长门月:羞于见到长门宫的月亮,因为月亮勾起了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荣光的怀念。
- 曾同步辇归:曾经与君王同乘辇车归来,指过去的荣宠和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花落春犹在与人存事已非形成对比,强调美好记忆与现实无奈的冲突。
- 拟人:草侵迎仗路、尘满旧熏衣,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行为,增强形象感。
- 象征:草侵、尘满等意象象征荣光的消逝和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深刻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展现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哀愁。
意象分析:
- 花落:比喻美好的事物虽逝,但美好的记忆依然存在。
- 草侵:形象地描绘了荒废的景象,象征荣光的消逝。
- 尘满:比喻过去的荣光已被尘封,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独立空怜影:表达孤独和无奈。
- 长门月:借指失宠的宫女,羞于见到长门宫的月亮,因为月亮勾起了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花落春犹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赞美
-
“草侵迎仗路”中的“草侵”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生长
B. 荣光的消逝
C. 道路的荒废
D. 人事的变迁
-
“羞见长门月”中的“长门月”借指什么?
A. 失宠的宫女
B. 美好的回忆
C. 孤独的夜晚
D. 变迁的现实
答案:
- B. 对过往的怀念
- B. 荣光的消逝
- A. 失宠的宫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曹勋《深夜谣二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曹勋的诗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更侧重国家兴衰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