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吹箫》

时间: 2025-04-26 03:38:57

诗句

古人吹箫者,以和虞韶声。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57

吹箫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人吹箫者,以和虞韶声。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白话文翻译:

古时候吹箫的人,是为了和虞韶的乐声相和谐。然而到了后世,这种风雅的活动已经不再被重视,甚至在丧事期间也有人为了生计去卖糖。

注释:

  • 吹箫:指的是用箫这种乐器演奏音乐。
  • 虞韶声:指的是古代著名的乐曲《虞韶》,以其优雅动听著称。
  • 后世不复贵:后来的时代已经不再重视这种雅乐。
  • 给丧:指的是丧事的活动。
  • 卖饧:卖糖,表明为了谋生而做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他的政治立场偏向保守,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注重儒家传统,强调历史教训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迁。诗中以古人吹箫的雅乐与后世的俗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吹箫》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人雅乐的怀念和对后世风气的失望。开篇提到古人以吹箫和《虞韶》的乐声和谐相应,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雅情趣和对音乐的热爱。可见,古代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而随后的“后世不复贵”,则是对比,直接指出现代社会对这种雅乐的忽视,甚至在丧事中也不再追求这种高雅,反而为了生计而去卖糖,显示了社会的物质化和价值观的变化。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令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人吹箫者,以和虞韶声。

    • 描述古代的人们通过吹箫来和谐《虞韶》的乐声,表达古人对音乐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
  2.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 对比后世的风气,指出雅乐被冷落,甚至在丧事中也有人为了生计去贩卖糖,反映出社会的世俗化和对传统雅文化的漠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社会文化的变迁。
  • 象征:吹箫象征着古代的雅乐文化,而卖饧则象征着世俗利益的追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文化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批判,提醒人们珍视文化的内涵而非表面的物质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古代的雅乐与文化修养。
  • 虞韶声:代表着古代音乐的高雅与和谐。
  • 卖饧: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琐碎与物质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虞韶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首乐曲
    • C. 一位音乐家
  2. 后世人为何“给丧仍卖饧”?

    • A. 为了追求风雅
    • B. 为了生计
    • C. 为了参与雅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情壮志相比,司马光的《吹箫》更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二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司马光年谱》
  • 《诗词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忆江南·初夏九咏,和刘蔚园 其六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其一 本意 忆江南二首 其一 忆江南三阕 其二 忆江南 其四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毒蛇猛兽 宴乐 言字旁的字 送茶 尣字旁的字 违条舞法 霸国 方字旁的字 洛师 译字官 隹字旁的字 感人肺肝 一丝半缕 糸字旁的字 朝夕相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