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8:37
四坐且罢欢,听我悲哉行。
悲从中心发,轻言涕自零。
疾风吹难散,春阳不能平。
矫矫南山松,屈为虬龙形。
干霄自本性,焉用美好称。
宁为折蕙兰,安为令不芳。
但睹连城碎,谁睹改其光。
与世既殊辙,各自伸所长。
悲哉复悲哉,古今尚茫茫。
我们暂且停下欢乐,听我诉说悲哀。
悲伤从心底涌出,轻声说着泪水自然流下。
狂风吹来难以散去,春日阳光也无法平息。
挺拔的南山松,屈曲成了龙形。
高空本是它的性情,何须用美丽来称赞?
宁愿做折断的蕙兰,何必做那不香的花?
只见城池破碎,谁又能看到它的光辉?
与这个世界既然是不同的路,各自展现自己的才华。
悲哉,复悲哉,古今依然迷茫。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文学家,号诚斋,擅长诗、词、曲,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悲哉行》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让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惑与挣扎。
《悲哉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诗人抒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以“欢”与“悲”形成鲜明对比,既引入主题,又显示出“悲”的沉重。接着,诗人通过“疾风”“春阳”等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无奈。南山松的“矫矫”与“虬龙形”则象征了生命的坚韧与屈从,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中反复提及的“悲哉”更是情感的集中体现,提示读者即使在古今变迁中,悲伤依然存在,令人感到迷茫。整首诗形式上整齐,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王世贞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主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悲叹,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王世贞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南山松”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与屈从
C. 暴风
D. 春阳
“悲哉复悲哉”的情感表达了什么?
A. 欢乐
B. 迷茫与无奈
C. 希望
D. 愤怒
王世贞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感慨,但王世贞更注重内心的忧伤与理想的折磨,而李白则多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