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诗偈 其一八○》

时间: 2025-04-30 03:24:55

诗句

惭愧好意根,无自亦无他。

无自身无垢,无他尘不加。

常居清静地,知有不能过。

旧时恶知识,总见阿弥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4:55

原文展示:

惭愧好意根,无自亦无他。
无自身无垢,无他尘不加。
常居清静地,知有不能过。
旧时恶知识,总见阿弥陀。

白话文翻译:

感到惭愧的善念是根本,没有自身也没有他人。
没有自身的污垢,也没有外在的尘埃附加。
常常居住在清净的地方,知道有些事情是无法逾越的。
往日的恶知识,总是见到阿弥陀。

注释:

  • 惭愧:心中感到羞愧。
  • 好意根:善良的根基或本性。
  • 无自:没有自我。
  • 无他:没有他者。
  • 无垢:没有污垢。
  • 无他尘:没有外在的尘埃。
  • 常居:常常居住。
  • 清静地:清净之地,指内心的宁静。
  • 不能过:无法超越或逾越。
  • 恶知识:指不良的知识或教导。
  • 阿弥陀: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象征着慈悲与救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庞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哲理和禅宗思想为主,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禅宗盛行的时期,作者通过诗句表达对内心清净与自我反省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思想的重视。

诗歌鉴赏:

《诗偈 其一八○》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清净的态度。开头的“惭愧好意根”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善念的反思,似乎在探讨善良的本源和自我认知的关系。在“无自亦无他”的描述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表达出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接下来的“无自身无垢,无他尘不加”则展现了对内心清净的追求,指向一种理想的境界,在那里没有污垢和尘埃的干扰,反映出一种禅宗的清静思想。诗中提到的“常居清静地”,在佛教中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最后,诗的结尾“旧时恶知识,总见阿弥陀”则是一种对过去教导的反思,阿弥陀佛在这里象征着慈悲和救赎,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内心的修行与反思,找到通往解脱的道路。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唐代禅宗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惭愧好意根:感到羞愧的善意是根本所在。
  2. 无自亦无他:在这种心态下,自我和他人都不存在。
  3. 无自身无垢:内心没有自我的污垢。
  4. 无他尘不加:外在的尘埃也不会增添。
  5. 常居清静地:常常栖息在清静的地方。
  6. 知有不能过: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超越的。
  7. 旧时恶知识:过去的恶劣知识。
  8. 总见阿弥陀:总是能见到阿弥陀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自亦无他”与“无自身无垢”,形成对称的结构。
  • 象征:阿弥陀佛象征着救赎与慈悲,体现佛教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净内心的追求与自我反省,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展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静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阿弥陀:象征着慈悲、救赎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弥陀”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慈悲与救赎
    C. 财富
    答案:B

  2. 诗中“无自亦无他”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强调个体的重要性
    B. 反映超越自我与他者的境界
    C. 提倡物质享受
    答案:B

  3. “常居清静地”表示什么? A. 追求外在的财富
    B. 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C. 社交活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意境,而庞蕴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哲理反思。两者都传达了对清静与自然的向往,但庞蕴更为抽象,强调内心的修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禅宗与诗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八月廿三日夏店驿遇国公入奏得云字 蓟州 方景贤宋景濂夜坐观吴中杂诗遂及宣和博古图为赋此 岁初喜大人回自岭南遂携儿谔北行送之 其二 岁初喜大人回自岭南遂携儿谔北行送之 其一 秋夜效梁简文宫体二首 其二 秋夜效梁简文宫体二首 其一 一笑 吉祥寺 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嘘的词语有哪些 微不足录 饱经风霜 几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庆期 艸字旁的字 此结尾的成语 王姬 才识不逮 山荒 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人问津 简傲绝俗 顶罐 包含湔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注萤沃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