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33
赠僧玘长老
作者: 陈郁 〔宋代〕
客单近挂屋东偏,细看家风似阆仙。
为功月舡来茂苑,因披云衲出潭田。
诗篇熟诵如持咒,句法旁参若勘禅。
既是西来须会意,此心还许野人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生活的环境和修行的境界。诗人看到这位僧人的居所,感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仿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僧人借助于月光的指引来到繁茂的园林,而他则在云雾中披着袈裟走出潭边。诗文的背诵如同持咒一般,句法的运用如同参悟禅理。既然是来自西方的佛教,便需要领悟其中的意蕴,而这颗心灵也应当传递给世俗之人。
作者介绍:陈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佛教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僧长老相遇之际,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敬仰以及对佛教思想的赞同。诗中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体现出对修行和禅理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位僧人的生活和修行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以“客单近挂屋东偏”引入,描绘了诗人目睹僧人居所时的情景,这种“东偏”的空间感,暗示了僧人独处的恬静与清幽。接下来的“为功月舡来茂苑,因披云衲出潭田”一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僧人的修行相结合,展现了僧人如何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联想,表现了僧人的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对立。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更有对修行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探讨。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理解佛教道理的必要性,既是对僧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修行的反思。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哲理相结合,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的敬意,强调了理解佛教教义的重要性,并反映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传达了对内心宁静与启迪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阆仙”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描述僧人的修行?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陈郁的《赠僧玘长老》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内心的思考,但陈郁更侧重于佛教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