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1:49
减字木兰花
作者: 卢炳 〔宋代〕
传消寄息。
咫尺还如千里隔。
欲见无由。
惹起新愁与旧愁。
情怀如醉。
枕连宵终不寐。
无奈相思。
此恨凭谁说与伊。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即使是相隔很近,心灵的距离却如同千里。渴望见面的愿望无从实现,这种无奈的境地让新旧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心中满是相思的苦恼,这份恨意又向谁诉说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相思”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广泛的文化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宋代词人,以其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相思之苦。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写于作者思念远方爱人时,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情感的细腻感受和表达。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开头的“传消寄息”,便透露出一种焦急期盼的心情,想要得到关于爱人的消息。然而,尽管身处咫尺,心灵的距离却仿佛如同千里般遥远,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思念的痛苦愈加显著。
接下来的描述中,词人不仅表达了对见面的渴望,更将新愁与旧愁交织在一起,显示出思念之情的复杂性。情感如醉,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充分体现了相思之苦的无奈。而结尾的“此恨凭谁说与伊”则是对话语无门的无奈感叹,深刻地反映了那种无处倾诉的孤独。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面见的渴望,又有对思念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深刻表达了对爱人的无尽思念与无奈,体现出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词人对爱人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
填空题:本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此恨凭谁说与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咫尺”与“千里隔”是用来形容物理距离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