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8:16
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
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
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
古画诘曲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氛。
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散落岐阳滨。
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
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
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
唐韩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
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
高驼巨舰远载玫,金填玉嵌传相珍。
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
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
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
博士无烦上书请,诸生颇得亲讲询。
虚廊画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
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
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
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
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
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8:16
《观石鼓歌》
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
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
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
古画诘曲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氛。
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散落岐阳滨。
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
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
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
唐韩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
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
高驼巨舰远载玫,金填玉嵌传相珍。
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
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
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
博士无烦上书请,诸生颇得亲讲询。
虚廊画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
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
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
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
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
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我来到太学拜访孔庙,低头看见戟门旁的石鼓静静地陈列着。
这块石鼓曾被诅咒的楚国几乎淹没,但如今它依然辉映着千春。
苔藓覆盖,难以阅读其上,虫蚀鸟啄的痕迹细微难辨。
古画扭曲,蛟龙的形象隐约可见,石头散发着惨淡的气息,烟雾弥漫。
周王的功勋记录在史籀的笔下,几块石头散落在岐阳的岸边。
中兴的气象已难再见,谁曾听闻大篆的气韵?
先秦的文字稍显古朴,而两汉的摹拓多有失真。
自六朝以来,作品尚且华丽,钟王常被称颂为通神之人。
唐代的韩愈与宋代的苏轼相继吟唱,长篇的韵律中何其悲辛。
在大观之中进入汴京,君王喜爱艺术,崇尚文治。
高驼巨舰远渡载来玫瑰,金嵌玉饰传为珍贵之物。
靖康之变,皇帝的车驾忽然颠覆,保和的玩物随烟尘而散。
神明驱动鬼神守护,珍宝岂能空自沉沦?
文皇北来定下燕国的鼎,不将太庙的成均留存。
博士们无需烦恼上书请求,诸生们也能亲自请教讲解。
虚廊的画壁安置得稳妥,大厦的长檐也覆盖得全新。
不因钟鼎的怨恨而磨灭,已与琬琰争奇斗艳。
我生平博览古迹,世上墨本纷繁杂乱。
虽然这石鼓已残缺多年,但我仍觉得其中的字句轻如千金。
璧池上的日月动荡,华衮的星斗如同奎阁的贞珉。
唉,孔庙永存于万世,这块石鼓与庙宇将长久不灭。
何景明,明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受儒家思想影响,作品多以古典文化为背景,风格清新脱俗,重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观石鼓歌》创作于明代,诗人游览孔庙时,对石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产生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观石鼓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画卷。何景明通过对石鼓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字的美丽与沧桑,表现了对历史的崇敬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石鼓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故事。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苔昏藓涩”,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文化的逐渐模糊。此外,诗人借助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显示了文化的脆弱与珍贵。整首诗在语言上流畅而富有韵律,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遗迹的敬意,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当代文化的忧虑与期待。
石鼓在诗中象征什么?
何景明在诗中提到的“靖康乘舆”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