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44
君不见帐前蚊,侵肌啑肉无时停。
君不见襟前虱,饮血膏罔休息。
君子守道甘困穷,小人聚敛恣胸臆。
溪壑之欲浩无涯,狼贪蚕食肥私家。
祸盈孽满罹刑辟,昆冈火延灰玉石。
君不见梁冀籍赀元载诛,黄金满谷成丘墟。
你难道没有见到帐篷前的蚊子吗?它们不停地侵扰肌肤,啃咬肉体。
你难道没有见到衣襟上的虱子吗?它们不断地饮吮血液,毫不停歇。
君子坚守道义,甘愿忍受困苦和贫穷;而小人则聚敛财物,肆意妄为。
山谷的欲望浩瀚无边,像狼一样贪婪地蚕食着富裕人家的财富。
灾祸满盈,罪孽深重,最终会遭到惩罚;昆冈的火焰延烧,灰烬覆盖了玉石。
你难道没有见到梁冀因贪污而受到的惩罚,满谷的黄金如今已成废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胡应麟(约1550—1600),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精通音韵、辞章。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关注人性与道德。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社会黑暗和人性贪婪,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反映了他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以蚊虱等小虫比喻社会中的小人,表面微小而实则令人厌恶。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引导读者直观感受到小人对君子的侵扰。在后面的诗句中,作者进一步扩展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指出君子与小人的对立,以及小人贪婪对社会的危害。
诗中描绘的溪壑之欲,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无尽的欲望,犹如狼一样贪婪地攫取他人的财富,这种对比突显了社会的极端不公。接着,诗人引入了历史典故,通过梁冀的贪污遭诛的警示,强调道德沦丧的后果。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警示性和现实意义。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强烈的道德感,值得后人反思与借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君子与小人的道德差异,揭示了贪欲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君子坚守道义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君子的高尚品德
B. 小人的贪婪与欺凌
C. 自然风光
“溪壑之欲浩无涯”中的“欲”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追求
B. 社会的贪欲
C. 自然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梁冀”是因为什么受到惩罚的?
A. 贪污腐败
B. 打击敌人
C. 维护正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