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3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37:28
作者:宋琬 〔清代〕
类型:古诗词
身不必贤良书,名不必茂才举。
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乡里小儿车上舞,大字新衔谒府主。
三年前在廊下趋,白头老儒徒踽踽。
汉家公卿半刀笔,平阳之后有丙吉。
家家小牢祀酂侯,有儿莫读天人策。
驷马银鞍金作鱼,何足道哉二千石!
人并不一定要有贤良的书才,名声也不必要有显赫的才华。
即使能熟读五经,又怎能比得上擅长几种语言呢?
乡村的小孩在车上欢舞,大人们新近拜见府主。
三年前我在廊下走动,白发老儒独自踽踽而行。
汉代的公卿大多以笔墨为生,平阳之后的丙吉亦如此。
家家小庙祭祀酂侯,谁还会让儿子读《天人策》?
驷马银鞍金做的鱼,二千石的官职何足道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反映了清代社会对名利的追求与对学问的轻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行路难》通过对比的人物与现象,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开篇即指出“身不必贤良书”,强调了知识与才能在社会中的相对无用。诗人用“乡里小儿车上舞”描绘了乡村生活的轻松与随意,反映出对社会等级制度的质疑。“三年前在廊下趋”,诗人自述身为知识分子却遭受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名利与真实才华之间的矛盾。
后半部分提到“汉家公卿半刀笔”,暗示了文人和官僚的生存状态。诗中的“驷马银鞍金作鱼”则是对奢华与权力的讽刺,表明即便是高位者也并非真正的成功。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与深刻的道理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时的迷失,以及对真正价值的忽视,最终引发人们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社会对名利的追求与对真正才华的忽视,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虚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中,诗人对“贤良”的看法是?
A. 非常重要
B. 不必追求
C. 绝对必要
D. 应该学习
“驷马银鞍”指的是什么?
A. 文人
B. 奢华的生活
C. 农民
D. 学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