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时间: 2025-05-02 06:09:27

诗句

五世儒冠愧甲门,池浪何意濯尘缨。

不嫌山鬼揶揄笑,宁得齐儿舒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27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原文展示:

五世儒冠愧甲门,
池浪何意濯尘缨。
不嫌山鬼揶揄笑,
宁得齐儿舒缓名。

白话文翻译: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代读书人身份的无奈和对世俗名利的冷漠。他感到自己作为五世儒生却依然无法摆脱甲门的束缚,内心充满愧疚。面对池水的波澜,他不禁思考,自己何以沦落到此地?尽管身处于山鬼的嬉笑之中,他却宁愿得一个齐儿这样的舒适名声,而不愿追求那些虚华的名利。

注释:

  • 儒冠: 指读书人或士人所带的帽子,象征知识和身份。
  • 甲门: 指门第,象征世俗的名利和地位。
  • 濯尘缨: 洗净尘埃和装饰,意指洗去世俗的污浊。
  • 山鬼: 传说中的山中神秘人物,常常与自然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相联系。
  • 齐儿: 指古代齐国的儿子,象征安逸、舒适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山鬼”源于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常常被视为自由与自然的象征。山鬼的嬉笑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嘲讽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学识渊博,以诗名世,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作者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引人深思。诗人自述为五世儒生却感到愧疚,反映出知识分子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与孤独。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身份的思考与自我怀疑。“池浪”与“尘缨”的对比,不仅指代了世俗的名利与内心的清净,也暗示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后两句则转向对山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的向往,恰恰与世俗的压力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反思,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世儒冠愧甲门”:我作为五代的读书人,却仍感到对世俗地位的愧疚。
    • “池浪何意濯尘缨”:池水的波浪为何要洗去尘世的装饰,暗示对名利的反思。
    • “不嫌山鬼揶揄笑”:即便被山中的鬼神戏弄,我也不在乎。
    • “宁得齐儿舒缓名”:宁愿追求齐国儿子的那种安逸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儒冠”与“甲门”的对比,突出身份与心境的矛盾。
    • 拟人:池水的“意”,赋予自然以人性,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压力的抵抗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求。

意象分析:

  • 儒冠: 象征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的身份,反映出诗人的责任感和压力。
  • 池浪: 自然的象征,代表自由和无拘束的生活。
  • 山鬼: 代表自然与神秘,象征对世俗生活的嘲讽。
  • 齐儿: 象征安逸与平和的生活状态,体现诗人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儒冠”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生活
    • B. 读书人身份
    • C. 虚华名利
  2. “池浪何意濯尘缨”中的“濯尘缨”意指?

    • A. 清洗世俗的装饰
    • B. 追求名利
    • C. 享受自然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 A. 财富
    • B. 自然
    • C. 名利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廖行之的《和宗秀才惠诗七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强调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后者则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廖行之研究》
  • 《古诗词选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连州吟 寄张籍 送远吟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杂曲歌辞 古离别二首 其二 品松 酬郑毗踯躅咏 湘妃怨(一作湘灵祠)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琼膏 饶沃 秃宝盖的字 好心无好报 马排 一至于此 包含贴的词语有哪些 笑书 龙字旁的字 黄河水清 银钩铁画 川字旁的字 忠心赤胆 包含材的词语有哪些 壤结尾的成语 卜字旁的字 城隍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