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3:18
咸阳一火烧天红,重瞳将军帝业空。
欲据彭城作盟主,汉王随手定关中。
垓下楚歌闻太晚,帐前惊起途已穷。
当时楚士尽汉归,只有虞兮心不离。
悲歌泣下计何短,项王去后知属谁。
世传姬死横中道,怨魄悲魂化青草。
年年摇曳舞春风,枝似柳条花似蓼。
罗衣犹自作吴妆,也似美人颜色好。
有人传曲入丝桐,宛转吴音泣帐中。
试将此曲花前奏,花能起舞腰肢弓。
但疑此事史无书,项王溃去姬何如。
只应歌罢王自走,不为虞兮一回首。
死耶禽耶两不知,流传想像寄花枝。
人生变化那可料,蜀王曾化为子规。
楚王剽悍骨肉叛,项伯私汉无亲臣。
范增怒去黥布反,生死相随一妇人。
吕雉前曾入楚军,项羽还之亦有恩。
虞死不怜王土葬,帝王岂为儿女仁。
道人能识此花名,老人为造花枝曲。
我歌此曲花当舞,更使今人泪相续。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3:18
咸阳一火烧天红,重瞳将军帝业空。
欲据彭城作盟主,汉王随手定关中。
垓下楚歌闻太晚,帐前惊起途已穷。
当时楚士尽汉归,只有虞兮心不离。
悲歌泣下计何短,项王去后知属谁。
世传姬死横中道,怨魄悲魂化青草。
年年摇曳舞春风,枝似柳条花似蓼。
罗衣犹自作吴妆,也似美人颜色好。
有人传曲入丝桐,宛转吴音泣帐中。
试将此曲花前奏,花能起舞腰肢弓。
但疑此事史无书,项王溃去姬何如。
只应歌罢王自走,不为虞兮一回首。
死耶禽耶两不知,流传想像寄花枝。
人生变化那可料,蜀王曾化为子规。
楚王剽悍骨肉叛,项伯私汉无亲臣。
范增怒去黥布反,生死相随一妇人。
吕雉前曾入楚军,项羽还之亦有恩。
虞死不怜王土葬,帝王岂为儿女仁。
道人能识此花名,老人为造花枝曲。
我歌此曲花当舞,更使今人泪相续。
这首诗描述了项羽与虞姬的悲惨命运,开头提到咸阳的火焰照红了天空,重瞳将军所建立的帝业已经空虚。项羽想在彭城称霸,却不料汉王轻松地稳住了关中。楚歌在垓下响起时已为时已晚,众将士纷纷投向汉朝,唯有虞姬心系项王。悲伤的歌声中,计谋显得短促,项王离去后,虞姬又归属谁呢?传说中,虞姬死于途中,她的怨魂化作了青草。年复一年,青草在春风中摇曳,枝条似柳,花朵像蓼。她的衣裙依旧是吴国的妆容,也如同美人的容颜。有人传来曲调,宛转的吴音在帐中回响。试着在花前奏起这曲,花儿也似能为之舞动。可惜这样的事在史书上没有记载,项王败去后,虞姬又何去何从?只应唱罢这曲,王自会离去,不为虞姬再回首。生死未卜,传说与想象寄托在花枝上。人生变化难以预测,蜀王曾变为子规。楚王勇猛却遭亲属背叛,项伯私通汉朝,毫无亲情。范增因怒而去,黥布反叛,生死相随的只有一位女子。吕雉曾经入楚军,项羽对她也曾有恩。虞姬死后未能得到王土埋葬,帝王又岂能为儿女之情留恋?那些知道这花名的人,年长者为之作曲。若我在此曲中歌唱,花儿便会随之舞动,流泪的人也会随之不断。
这首诗通过虞姬的视角,深刻展现了楚汉争霸的历史悲剧。开篇以火焰照红天空的景象,暗示了项羽的失败与绝望。接着通过对楚歌的回忆,表现了项羽失去一切的无奈和孤独。虞姬作为一个忠贞的女性,她对项羽的情感是诗中最感人的部分。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探讨了帝王与儿女情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各种意象的交织,如青草、柳条、花朵等,都传达出一种生死与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重瞳将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楚歌”是指什么?
“虞兮心不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