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6:54
青山渐渐围天尽。峡口春难认。渺茫烟树带渔村。愁见白云红叶又黄昏。沙鸥贴水随波远。吹笛教飞断。炊烟欲湿雨来时。恨尔衔鱼高下不曾知。
青山渐渐把天空围住,峡口的春天难以辨认。迷蒙的烟雾笼罩着渔村,愁苦中看到白云、红叶和黄昏。沙鸥贴着水面随波而去,吹笛声让飞鸟也为之停顿。炊烟在雨即将来临时显得更加湿润。我恨你衔着鱼,不知高低的去处。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诗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象和渔村生活是中国山水诗的传统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屈大均(1560-1640),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诗风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常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虞美人》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虞美人》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屈大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相结合。诗的开头“青山渐渐围天尽”,呈现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清晰地勾勒出山水相依的画面。接下来的“峡口春难认”则引发了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春天虽然在眼前,却因为各种变化而变得难以辨识。诗中“渺茫烟树带渔村”的描写,将烟雾缭绕的渔村描绘得朦胧而迷人,仿佛是世外桃源。愁苦的情感在“愁见白云红叶又黄昏”中愈加明显,白云、红叶与黄昏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半部分的“沙鸥贴水随波远”,描绘了沙鸥轻盈的身姿,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但“吹笛教飞断”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仿佛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最后一句“恨尔衔鱼高下不曾知”,则是对沙鸥的无奈与羡慕,表明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法掌控的无力感。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美和个人情感,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诗中“青山渐渐围天尽”意指什么?
A. 青山很高
B. 青山把天空围住
C. 天空很大
诗中提到的“沙鸥”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漂泊
B. 忧愁与失落
C. 时间的流逝
“愁见白云红叶又黄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与忧愁
C. 平静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屈大均更侧重于人生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