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3:41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五峰抱岩扉,千柱奠云壑。
荒原蕞尔县,有此宝楼阁。
维昔经营初,衣锡化双鹤。
杖头具只眼,矫矫云中落。
尊者一笑许,璇题照林薄。
庭柏有祖意,石泉韵天乐。
清簧转碧鸡,飞梭掷苍鹊。
号风饥虎怒,失木啼猿愕。
英游偶然同,吏檄乃不恶。
题名记吾曾,醉墨疥丹垩。
五座山峰环抱着岩石的门,千根柱子支撑着云雾中的山谷。
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有一座宝贵的楼阁。
从前经营这块地方,穿着道袍的双鹤飞舞而来。
手杖上有一只独眼,飘然落在云中。
尊者对我微笑,璇玑的题字照亮了林间的薄雾。
庭院中的柏树承载着祖宗的意蕴,石泉流淌着天籁之音。
清脆的笛声传来,象征着碧绿的鸡鸣,飞梭般的鸟儿掷向苍鹊。
风声如虎的怒吼,树木失去后啼叫的猿猴感到惊愕。
我与英杰偶然相聚,官府的文书却并不令人厌恶。
我在这儿留下了题名,醉意中挥洒着丹青的墨迹。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年),字希文,号涵虚,浙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隐静山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纷繁世界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隐静山》展现了范成大对山水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五峰环抱、千柱支撑的画面,构建出一个神秘而又宁静的自然庇护所,这种意象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的“尊者一笑许,璇题照林薄”,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理解。尊者的微笑与璇玑的题字,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与美在于心灵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尊重。
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中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拟人,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情感更为真切。尤其是“号风饥虎怒,失木啼猿愕”,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作者渴望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隐静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尊者”指的是?
A. 一位道士
B. 自然之灵
C. 诗人的父亲
D. 一位朋友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A. 五峰
B. 荒原
C. 清簧
D. 双鹤
答案: 1.B; 2.A;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