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7:14
沁园春 金陵凤凰台眺望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
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
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
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徒倚阑干。
青天半落三山。
更白鹭洲横二水间。
问谁能心叱,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间。
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原无此二字,兹从丁本补何常不强颜。
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我独自登上这遗留下来的台子,眼望着辽阔的秋天,心中感叹凤凰再也无法归来了。
我怅然若失地回望吴宫的幽静小径,那儿埋藏着繁茂的花草,晋朝时的高冢如今已被世事锁住了衣冠。
悠扬的乐声渐渐消沉,曾经骑鲸而去的人已不复存在,月亮照耀下的空江中,孤雁的影子显得格外寒冷。
站在这里,我抚摸着石刻,徒然倚靠着栏杆。
青天逐渐西沉,三山在夕阳中显得愈加迷离。
更有白鹭洲横亘在两条河流之间。
问谁能在此刻心中呼喊,秋天来临,水面恬静,渐渐让我似乎化身为岭上浮云。
纷扰的人生,繁杂的世事,实在是无可奈何,这些字眼不曾出现在我的心头,回想起来更是无力面对。
回首往事,惧怕浮云遮住了阳光,再也看不见长安。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字景升,号白云山人,出生于元代的书香门第。他的诗词风格受宋诗影响,常表达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朴晚年时,正值元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诗人追怀历史的同时,也对现实感到深深的无奈与忧愁。
《沁园春 金陵凤凰台眺望》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中借助金陵凤凰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孤独。开篇的“独上遗台”即点明了诗人的孤独感,随着眼前辽阔的秋景,心中涌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诗中的“凤兮不还”更是引发了对往昔的惋惜与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吴宫的幽静和晋时高冢的意象,透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音乐声沉、骑鲸人去,更是映射出一种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人事如梦,离别是多么不可避免。月满空江,孤雁的寒影更增添了一层凄凉的氛围,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感伤与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自问“谁能心叱”,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秋水静谧,似乎隐喻着人生的平淡与无奈。最后的“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长安作为理想的归宿,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因现实的迷雾而显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出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伤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理想归宿的渴望与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兮不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月满空江雁影寒”中的“雁影”象征着什么?
诗人站在凤凰台上感到的主要情绪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