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沁园春(癸卯佛生翼日,将戟,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

时间: 2025-05-07 09:01:42

诗句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何处_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

这边尚自徘徊。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42

原文展示:

沁园春(癸卯佛生翼日,将戟,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何处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这边尚自徘徊。笑那里纷纷早见猜。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头陀(僧人),他的形态就像枯树,内心却如死灰般冷漠。幸好春天的山笋便宜,没人来争抢。而夜晚炉子里煮的芋头美味,与客人共同分享。突然间,哪里有花开,似乎有人引导我去,难道是天上的神灵在迎接斋饭?我又怀疑,在毗耶城里,讲座刚刚开始,而我在这里还在徘徊。看到那边的人们争相猜测,令人忍俊不禁。有一尊神明挥动着大杵,手臂粗得像钵,名叫缁竖,喝声如雷。老子无能,山僧也不会,谁能误解檀那的请求呢?我在山中待着,便过了千百亿劫,休想再下山来。

注释:

  • 头陀:指修行的和尚,常常以苦行著称。
  • 形等枯株:指僧人的外表像枯木一样。
  • 心犹死灰:比喻内心无所依靠,毫无生气。
  • 春山笋:春季山中新鲜的竹笋。
  • 夜炉芋美:指晚上煮的芋头味道很好。
  • 毗耶城:指佛教圣地,历史上是重要的讲经之地。
  • 缁竖:指一种穿着黑色僧衣的修行者。
  • 檀那:指一个佛教徒的请求或供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士俊,号东谷,南宋诗人,擅长填词和作诗,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笔。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癸卯年(即公元1233年),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在孤独的山中修行,借以逃避社会的纷扰。诗中对头陀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借用头陀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和内心孤寂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对春笋与夜炉芋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情的温暖,构成了修行者与自然、他人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描绘头陀的形象时,赋予他枯燥的外表与死寂的内心,暗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孤独。但是,春天的山笋和夜晚的美食又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温暖,生与死、孤独与温情在此交织,表现出诗人既向往清净的修行生活,又无法摆脱世俗牵绊的复杂心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丰富而深邃,体现了南宋时期士人的思想境界与情感困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描绘了头陀的外表与内心,强调其孤独和苍凉。
  2.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通过对食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人情味和自然的温暖。
  3. “何处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提到花的出现,暗示着希望和美好的期待。
  4.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 反映出诗人对修行和讲经的思考。
  5. “这边尚自徘徊。” 表达了诗人的犹豫与不安。
  6.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透露出对世俗风气的冷嘲热讽。
  7.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描绘出神明的威严与力量,形成鲜明对比。
  8.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无奈与困惑。
  9.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反映出内心的归隐愿望与对世俗的彻底放弃。

修辞手法:

  • 对比:头陀的外表与内心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头陀比作枯株,增强了孤寂感。
  • 夸张:如“拳粗似钵”,形象生动,强调神明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头陀的孤独境遇与春天的温暖,探讨了修行与世俗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心灵解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头陀:象征着修行与孤独。
  2. 春山笋:代表希望与生机。
  3. 夜炉芋:象征人情温暖与分享。
  4. :象征美好与期待。
  5. 神明:象征力量与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头陀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修行与孤独
    B. 财富与荣华
    C. 战斗与勇气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春山笋象征着__。 答案:希望与生机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夜炉芋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正确或错误?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此诗在修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沁园春》则更强调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俗的反思。
  • 《静夜思》则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思乡情绪,展现了另一种孤独与思考的境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文鉴赏辞典》
  3. 《中国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秋夕 杂诗三首 其二 杂诗三首 其一 将别贵阳感赋 赠石德固 金郊驿 奉使高丽过平州馆 万宁宫朝回 再过回公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辩口利辞 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生齿日繁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镸字旁的字 合演 癶字旁的字 战争艺术概论 计穷力屈 女字旁的字 鸟兽行 一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众望所属 针锋相对 土木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