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9:58
敕使为唐患,忠唐独有君。
晚知王自取,误杀老监军。
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的忧患和忠臣的愧疚。诗的意思是:敕使的出现给唐朝带来了灾难,忠诚于唐朝的只有一位君主。后来,王某人明知会自取灭亡,结果却误杀了老监军。
“唐患”可能指的是唐朝衰落时期的政治腐败和内乱,诗中提到的“老监军”可能是指在动荡时期仍然尽心尽力保卫国家的忠臣,这种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忠臣的深切关怀。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关注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等主题。
此诗创作于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叛乱的双重压力。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忠臣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忠诚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国君的忧虑。诗中“敕使”为“唐患”,一方面揭示了外部势力对唐朝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内政的不和谐。“晚知王自取”则暗含了王氏的自私和误判,最终导致了误杀忠臣的悲剧。刘克庄通过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忠臣的形象,使人感受到即使在动乱的时代,仍然有忠于国家的力量存在。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唐朝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国君的忧虑,反映了历史的悲剧和对忠诚的追求。
意象词汇:
敕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外部威胁
B. 忠诚
C. 内部腐败
D. 英雄
诗中提到的“老监军”是什么角色?
A. 叛徒
B. 忠臣
C. 皇帝
D. 使者
“晚知王自取”是什么意思?
A. 王知道自己的错误
B. 王自愿去死
C. 王是个好人
D. 王不知所措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刘克庄更强调对忠臣的歌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悲痛和对社会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