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张承业》

时间: 2025-05-07 06:29:58

诗句

敕使为唐患,忠唐独有君。

晚知王自取,误杀老监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9:58

原文展示:

敕使为唐患,忠唐独有君。
晚知王自取,误杀老监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的忧患和忠臣的愧疚。诗的意思是:敕使的出现给唐朝带来了灾难,忠诚于唐朝的只有一位君主。后来,王某人明知会自取灭亡,结果却误杀了老监军。

注释:

  • 敕使:指皇帝派遣的使者,通常具有重要的使命。
  • 唐患:指唐朝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灾难。
  • 忠唐:忠于唐朝。
  • 自取:自我招致,自己找麻烦。
  • 误杀:错误地杀死。
  • 老监军:指年长的负责军务的官员,通常是经验丰富的将领。

典故解析:

“唐患”可能指的是唐朝衰落时期的政治腐败和内乱,诗中提到的“老监军”可能是指在动荡时期仍然尽心尽力保卫国家的忠臣,这种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忠臣的深切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关注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叛乱的双重压力。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忠臣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忠诚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国君的忧虑。诗中“敕使”为“唐患”,一方面揭示了外部势力对唐朝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内政的不和谐。“晚知王自取”则暗含了王氏的自私和误判,最终导致了误杀忠臣的悲剧。刘克庄通过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忠臣的形象,使人感受到即使在动乱的时代,仍然有忠于国家的力量存在。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敕使为唐患:指皇帝的使者(敕使)成为了唐朝的灾难,暗示内部的权力斗争。
  2. 忠唐独有君:在这个动荡的时刻,真正忠于唐朝的只有一位君主,表达了对忠诚的珍视。
  3. 晚知王自取:表明王某人最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4. 误杀老监军:错误地杀死了忠于国家的老将领,体现了悲剧的深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敕使”和“忠唐”,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忠与奸的对立。
  • 隐喻:用“唐患”来隐喻国家的危机,达到深层次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唐朝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国君的忧虑,反映了历史的悲剧和对忠诚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敕使:象征权力与腐败。
  • 忠唐:象征忠诚与理想。
  • 老监军:象征智慧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敕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外部威胁
    B. 忠诚
    C. 内部腐败
    D. 英雄

  2. 诗中提到的“老监军”是什么角色? A. 叛徒
    B. 忠臣
    C. 皇帝
    D. 使者

  3. “晚知王自取”是什么意思? A. 王知道自己的错误
    B. 王自愿去死
    C. 王是个好人
    D. 王不知所措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刘克庄更强调对忠臣的歌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悲痛和对社会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刘克庄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其五 减字木兰花 红叶 减字木兰花·謇会弟携眷自长沙移居北京,喜寄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梅)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那年六首 其二 苦读小成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寄车秀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一制 見字旁的字 绝路逢生 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证辩 包含旌的词语有哪些 攀炎附热 穷泰极侈 乚字旁的字 钱粮档子 鼠字旁的字 遣开头的成语 兴事动众 韦字旁的字 包含捉的词语有哪些 石崇斗奢 山有朽壤而自崩 亅字旁的字 河水不犯井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