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庐山遇雨》

时间: 2025-05-04 06:06:38

诗句

江风吹雨逐人来,行过山前首重回。

绝顶隔云看不见,石棱崖角独崔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6:38

原文展示:

过庐山遇雨
江风吹雨逐人来,
行过山前首重回。
绝顶隔云看不见,
石棱崖角独崔嵬。

白话文翻译:

江风吹着雨水把人们卷来,
走过山前又不得不重回。
在山顶被云雾遮住看不见,
只有那石棱和崖角孤独地矗立。

注释:

  • :追逐、驱赶。
  • 重回:重新返回。
  • 绝顶:山的最高点。
  • 隔云:被云雾遮挡。
  •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险峻。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庐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着高山和自然的壮丽,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时,宋代诗人,精于山水诗,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庐山之行,正值雨天,诗人借此机会描绘了雨中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自身的渺小。

诗歌鉴赏:

《过庐山遇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人在庐山的旅途中,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雨水,借此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慨与思考。诗的开头以“江风吹雨逐人来”引入,给人一种雨水急促而来的感觉,仿佛自然的力量在不断推动着人们前行。而“行过山前首重回”则暗示了旅途中人对自然的迷茫与无奈,尽管想要探索山的奥秘,却又不得不因雨而返回。

接下来的“绝顶隔云看不见”描绘了庐山的高耸与云雾缭绕的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和不可及。而最后一句“石棱崖角独崔嵬”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尽管雨雾弥漫,但山的轮廓依然坚毅而顽强,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人的渺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呈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感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立,展现了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风吹雨逐人来:江风带着雨水,仿佛在追赶人们,营造出一种急促和动态的氛围。
  2. 行过山前首重回:经过山前因雨而不得不返回,表达了旅途中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
  3. 绝顶隔云看不见:山顶被云雾遮挡,象征着人无法触及的高远境界。
  4. 石棱崖角独崔嵬:石头的棱角在雨中显得更加雄伟,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江风与雨水的结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
  • 对仗:如“绝顶隔云”和“石棱崖角”,形成了平衡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庐山雨景,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传达了不确定性与旅途的艰难。
  • 山顶: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石棱崖角:代表自然的坚韧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A. 雪 B. 雨 C. 风 D. 霜

  2. 诗人对庐山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渺小与无助 B. 自信与骄傲
    C. 驳斥与否定 D. 忽视与淡漠

  3. “绝顶隔云看不见”表达了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现实的障碍
    C. 追求的艰难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庐山为题材,展现了壮丽的自然。

诗词对比
对比杨时的《过庐山遇雨》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但杨时更侧重于雨中的动态与变化,而王维则强调静谧的秋景,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山水诗的艺术》
  • 《庐山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诸寓贵载酒 记箕山商野事一首 又三首 题吕广文春秋易传大圭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 萍乡 题法帖 和黄户曹投赠二首 又和二首 夏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气用事 呼卢喝雉 足字旁的字 高梁 拓土 鳥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拔了萝卜地皮宽 蹇支 阜字旁的字 千人百眼 居移气,养移体 寸土不让 马字旁的字 察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