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0:37
采桑子·吾辈可伤嗟
作者: 侯善渊 〔元代〕
吾辈可伤嗟。弃玄珠,流浪天涯。
浮云飞絮无根蒂,便心歧径,随他念起,举步偏斜。
闻早悟烟霞。仙景里也好前巴。
三山咫尺非遥远,长春玉馆,陵溪两岸,满目琼花。
我们这一代人不禁感伤叹息,抛弃了珍贵的珠宝,却在天涯海角漂泊。
浮云和飞絮无根无蒂,心中迷失方向,随意的念头涌起,脚步也随之偏离。
听闻早晨的烟霞,仙境中的景色也不错,前方的路途变得亲近。
三座高山近在咫尺并不遥远,长春的玉馆,陵溪两岸,满眼都是美丽的花朵。
作者介绍:侯善渊,元代诗人,生活在南宋和元初交替时期,以其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作者反映了对世事的感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状的无奈。
这首《采桑子·吾辈可伤嗟》以感伤的基调开篇,展现了一种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中运用“弃玄珠”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对珍贵事物的放弃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浮云与飞絮的意象则传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漂泊感,强调人生的无根性。诗人在复杂的情绪中夹杂着对自然美的欣赏,表达了在流浪与迷失中的一丝宁静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后半部分描绘的仙境与美丽的自然景色,形成了前后对比,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整体而言,诗歌的情感基调为感伤与向往交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致的意象,刻画出一种对人生命途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在流浪中的迷失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弃玄珠”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浮云飞絮无根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长春玉馆”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侯善渊的《采桑子·吾辈可伤嗟》更强调对人生流浪的感慨,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