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19
采桑子
作者: 丁榕 〔清代〕
琼楼晓起银屏冻,莫倚危阑。
又倚危阑。雁送西风扑面寒。
声声碎玉鸣檐铁,怕说心酸。
早已心酸。冰雪关河去住难。
清晨,琼楼上冰冷的银屏已经结霜,不要再倚靠那危险的栏杆。
我又一次倚靠在栏杆上。大雁带着西风扑面而来,寒意袭人。
那声声如碎玉般的声音在屋檐和铁器上响起,怕说出心中的酸楚。
我的心早已感到酸楚。眼前的冰雪封住了河流,去住都变得艰难。
作者介绍: 丁榕,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诗著称,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清晨,诗人在面对秋冬交替的时节,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采桑子》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感受。开篇便以“琼楼晓起银屏冻”描绘出一个清冷的晨景,银屏的冰冻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凛冽。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寒冷的气息,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冷峻与孤独。
紧接着,诗人不禁倚靠在危阑之上,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此时,雁阵南飞,西风扑面而来,带来了寒意的同时,也引发了内心的感慨。诗人在此处使用了“声声碎玉鸣檐铁”这样的比喻,声音的清脆与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那种“怕说心酸”的情感,正是诗人对生活深刻的反思与感悟。
最后,冰雪封河,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阻碍与困境。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在这种观察中引发的深刻情感。诗人通过对寒冷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琼楼”象征什么?
“声声碎玉鸣檐铁”中的“碎玉”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为何“怕说心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丁榕的《采桑子》更注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表达,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修辞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