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13
金菊对芙蓉
禹州使院作
——陈维崧
雍氏亭空,大騩山老,一鞭袅尽斜晖。
正荒城苔绣,古驿花欹。
行人说是王孙第,怅金床玉几都非。
巡檐背手,谁人怜我,情绪如丝。
此意枕簟应知。共残釭青穗,伴我题诗。
叹星移物换,种种凄其。
不如且向东风外,好悲歌聂政坟西。
明当竟去,频斟浊酒,细拂横碑。
诗的意境在于描绘一种孤寂的情感和对往昔的怀念。雍氏亭已然空荡,大騩山显得老态龙钟,夕阳的余晖在马鞭的摆动中渐行渐远。荒凉的城池上,青苔如绣,古老的驿站旁,花朵却倾斜着。路人说这里曾是王孙的居所,我却感到金床玉几都不再属于我。站在屋檐下,双手背在身后,谁能怜惜我的孤独,心情如丝般细腻。这样的情感,枕在褥子上也应当能理解。我和残灯青穗为伴,共同吟咏诗句。叹息着星辰更替,万物皆有变迁,种种的凄凉感叹。倒不如在东风之外,去聂政的坟墓边,痛快地悲歌。明天就要离去,频频斟满浑浊的酒,轻轻拂去碑上的尘埃。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梅溪,晚号醉吟生。他以擅长七言律诗和词而著称,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其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经历与历史感悟。
《金菊对芙蓉》创作于诗人身处官场之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命运的感慨。诗中融入个人的孤独感与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变迁。
这首诗的意境深邃,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雍氏亭空,大騩山老”揭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与心境,亭子的空旷与山的苍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荒城与古驿,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历史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行人说是王孙第,怅金床玉几都非”一联,展现了诗人对曾经辉煌生活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情感愈加沉重。诗人在巡檐背手时的孤独,反映出对友人或知己的渴望,然而“谁人怜我”则更是道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叹星移物换,种种凄其”一联,表露诗人对变迁的感慨,人生如梦,时光荏苒,种种伤感在此汇集。最后,诗人选择在东风外的聂政坟旁唱悲歌,似乎希望通过对历史的缅怀,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才华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以及对孤独的感慨,诗人借用历史和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于自我情感的探寻。
诗中提到的“雍氏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空荡
C. 自然
“怅金床玉几都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怀念与失落
C. 愤怒
诗人希望通过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A. 歌唱
B. 书信
C. 旅行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对,陈维崧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前者侧重于豪放与壮丽,而后者则以清新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