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22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付风流。相时宜称,著处清幽。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却憎吹笛高楼。一夜里教人鬓秋。不道明朝,半随风远,半逐波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怅惘。天赋予了风流的情怀,正是此时此地最为合适,处于清幽静谧之处。雪月光辉中,烟雾缭绕的溪流旁,松竹的枝头在轻风中摇曳。却又对那高楼上吹笛的声音感到厌烦,整整一夜,使我白发渐生。明天的到来,让我感到一半随风而逝,一半随波而浮。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雪月光”与“烟溪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细腻观察。同时,“高楼”与“吹笛”则暗示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在词风上以豪放与细腻并存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特定的环境下,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故而生发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柳梢青》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细腻描绘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开头的“天付风流”便是对命运与人生的思考,暗示着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雪月光”和“烟溪影”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而后半部分的转折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人对高楼笛声的厌烦,象征着对城市喧嚣生活的不满与对悠闲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半随风远,半逐波浮”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惋惜,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整首词不仅有自然的清新气息,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天付风流”中的“天”指什么?
A. 自然
B. 命运
C. 时间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A. 田园生活
B. 城市喧嚣
C. 自然景色
D. 文人雅士
“鬓秋”指代什么?
A. 青春
B. 衰老
C. 美丽
D. 生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作品,虽然都是抒发个人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而杨无咎则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哲思。两者在风格上都有细腻之处,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柔情,后者则略显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