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2:07
何年巧斫龙门路,
侧身石缝迷窘步。
分明从此隔人间,
梯空仄磴穿云雾。
探奇仿佛达天都,
松花飘落来虚无。
银房石室隐崖谷,
山茶活火然僧炉。
白云冉冉自来去,
半岭钟传泉落处。
鲜葩错杂吐幽香,
梵宇凌空接仙驭。
披襟直上最高巅,
下瞰万笏浮春烟。
湖光浩渺望不极,
琉璃倒映丹霞天。
何时开辟的龙门之路,侧身在石缝中艰难行走。
显然从这里就与人世隔绝,
梯子蜿蜒而上穿越云雾。
探寻奇观仿佛已达天都,
松花飘落宛如虚无。
银色的房屋和石室隐匿在崖谷之中,
山茶的火焰在僧人的炉中燃烧。
白云悠悠自来去,
半山的钟声传来泉水的流淌。
鲜花错落吐出幽香,
梵宇高耸直通仙界。
披开衣襟直上最高峰,
俯视万顷春烟浮动。
湖水浩渺无尽,
琉璃般的倒影映照着丹霞的天空。
本诗中提到的“龙门”源于古代传说,常常象征着通过艰苦努力而实现的成功与超越。诗中隐喻的“天都”则指代理想的境界,象征着追求精神的高度。
作者介绍:王廷魁(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廷魁游览天平山时,旨在表达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登天平山》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追求的思考。开篇以“何年巧斫龙门路”引入,勾勒出通往理想境界的艰难历程,紧接着“侧身石缝迷窘步”则生动展现了攀登时的艰辛。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物,如“松花”、“白云”等,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
当诗人抵达最高峰时,他俯瞰万物,眼前的“湖光浩渺”与“琉璃倒映丹霞天”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龙门”象征什么?
“披襟直上最高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鲜葩”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