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侠篇》

时间: 2025-05-09 02:54:25

诗句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4:25

原文展示: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白话文翻译:

风度翩翩的四位公子,在混乱的时代被称为贤明。龙虎般的势力正在交战,七个国家并立对抗。他们拥有三千多名食客,门下聚集了许多英豪。游说者日夜不断到来,辩士们自由地纵横驰骋。孟尝君东出函谷关,靠鸡鸣狗盗之计脱险。信陵君西返魏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赵胜南下诅咒楚国,与毛遂一同行动。黄歇北上去秦国,太子得以返回荆地。多么美好的游侠之士,为何还要推崇四位卿相。我则与他们不同,喜好古代,师法老彭。

注释:

字词注释:

  • 翩翩:形容风度翩翩。
  • 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四位著名公子,即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
  • 浊世:混乱的时代。
  • 龙虎方交争:比喻各国势力正在激烈争斗。
  • 七国:指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
  • 食客:指依附于贵族门下的士人。
  • 游说:指游历各国,向君主进言献策。
  • 辩士:善于辩论的士人。
  • 孟尝:即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 济身:指脱险。
  • 信陵: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 窥兵:指窥视军事行动。
  • 赵胜:即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 毛遂:平原君的门客,以智谋著称。
  • 黄歇:即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 老彭:指古代的贤人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

典故解析:

  •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指孟尝君逃离秦国时,靠门客模仿鸡鸣骗开关门的故事。
  •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指信陵君成功救援赵国后,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指平原君与毛遂一同南下,以智谋对付楚国。
  •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指春申君北上秦国,成功使太子返回荆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游侠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战国四公子的赞美,表达了对游侠精神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 《游侠篇》创作于西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张华通过对战国四公子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混乱时代的反思。

诗歌鉴赏:

《游侠篇》通过对战国四公子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风采和智谋,同时也表达了对游侠精神的赞美。诗中“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一句,既是对四公子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混乱时代的批判。张华通过对四公子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四公子不同的追求,即“好古师老彭”,表明了自己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对游侠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四公子在混乱时代的贤明。
  2.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描绘战国时期的激烈争斗和各国并立的局面。
  3.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描述四公子门下的众多英才。
  4.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展现辩士们的活跃和游说者的频繁。
  5.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叙述孟尝君的智谋和脱险经历。
  6.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描述信陵君的英勇和秦国的畏惧。
  7.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讲述平原君与毛遂的合作。
  8.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叙述春申君的智谋和太子的回归。
  9.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赞美游侠精神,质疑对四公子的过度推崇。
  10.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表达自己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虎方交争”比喻各国势力的激烈争斗。
  • 对仗:如“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如“秦人不窥兵”中的拟人,赋予秦国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游侠篇》通过对战国四公子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风采和智谋,同时也表达了对游侠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四公子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四公子不同的追求,即“好古师老彭”,表明了自己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翩翩:形容四公子的风度。
  • 龙虎:比喻各国势力的激烈争斗。
  • 食客:象征四公子门下的众多英才。
  • 游说:象征辩士们的活跃和游说者的频繁。
  • 鸡鸣:象征孟尝君的智谋和脱险经历。
  • 窥兵:象征秦国的畏惧。
  • 毛遂:象征平原君与毛遂的合作。
  • 老彭:象征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侠篇》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张华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四公子”不包括: A. 孟尝君 B. 信陵君 C. 平原君 D. 项羽

  3.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中的“鸡鸣”指的是: A. 孟尝君的智谋 B. 孟尝君的勇气 C. 孟尝君的门客 D. 孟尝君的敌人

  4. 诗中提到的“老彭”是指: A. 古代的贤人 B. 古代的诗人 C. 古代的将军 D. 古代的皇帝

答案:

  1. C
  2. D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作品,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 《过秦论》:贾谊的作品,通过对秦国兴衰的分析,表达了对时政的批判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游侠篇》与《滕王阁序》:两者都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但《游侠篇》更侧重于对游侠精神的赞美,而《滕王阁序》则更侧重于对抱负的展现。
  • 《游侠篇》与《过秦论》:两者都表达了对时政的批判,但《游侠篇》更侧重于对游侠精神的赞美,而《过秦论》则更侧重于对秦国兴衰的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张华诗集》:收录了张华的主要诗作,包括《游侠篇》。
  • 《战国策》:收录了战国时期的各种策论,对理解《游侠篇》中的典故有帮助。
  • 《史记》: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对理解《游侠篇》中的历史背景有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醉落魄 水调歌头(和李守)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定而後止 减字木兰花(荷花没浸水中) 野庵曲 减字木兰花(好恶) 行香子 行香子 画堂春(风中荷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戎马倥傯 功垂竹帛 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熏篝 随时度势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衣字旁的字 息鼓偃旗 断雁孤鸿 首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骏节 包含诩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食不知味 究研 龙跳虎卧 包含宗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