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

时间: 2025-05-06 18:19:55

诗句

湖滨初试暮春衣,缘迳钟残到寺迟。

二月梅花还傍竹,一时游客总能诗。

横栏著砚争濡墨,断石缘蒲静看池。

莫问隣亭是谁筑,山园持酒本幽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9:55

原文展示:

湖滨初试暮春衣,
缘迳钟残到寺迟。
二月梅花还傍竹,
一时游客总能诗。
横栏著砚争濡墨,
断石缘蒲静看池。
莫问隣亭是谁筑,
山园持酒本幽期。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初次试穿春天的衣服,
沿着小径,听到钟声已是晚了。
二月的梅花依然开在竹旁,
此时的游人总是能吟诵诗篇。
横栏上放着砚台争相沾墨,
断石旁静静地看着池塘。
别问隔壁亭子是谁建的,
山园中把酒而坐,本是幽静的期盼。

注释:

  • 暮春衣:指春天即将结束时所穿的衣服,暗示温暖的季节。
  • 缘迳:沿着小路。
  • 钟残:寺庙的钟声已响完,暗指时间的流逝。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横栏著砚:指在横栏上放置砚台,显示出书写的意图。
  • 断石缘蒲:指在断裂的岩石旁边,静静地看着池水,表现宁静的情景。
  • 隣亭:指邻近的亭子,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好奇。
  • 山园持酒:在山中的园子里喝酒,传达悠闲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平,号懋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诗歌和文论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次与友人游玩安福寺的过程中,表达了春天的美景与悠闲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游玩的愉悦,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诗的开头以“湖滨初试暮春衣”引入,描绘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接着通过“缘迳钟残到寺迟”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游人到达寺庙的迟缓。接下来,诗人通过“二月梅花还傍竹”,将梅花与竹子结合,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意境,象征着坚韧和雅致。

“横栏著砚争濡墨”表现出诗人对书法和诗歌创作的热情,而“断石缘蒲静看池”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和思考。“莫问隣亭是谁筑”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而最后一句“山园持酒本幽期”则是诗人对友人相聚,享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春天的衣服和游玩的迟到,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梅花和竹子,展示自然的美。
    • 第三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创作的场景。
    • 第四联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横栏著砚”和“断石缘蒲”,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梅花与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暗示诗人追求的理想和情操。
    • 拟人:通过“钟残”表现时间的无情流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湖滨:象征自然与宁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诗人理想的追求。
  • :象征友谊与悠闲,表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山园:象征隐逸与幽静,描绘出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暮春衣”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衣服?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2. “莫问隣亭是谁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好奇?

    • A. 自然
    • B. 人物
    • C. 建筑
  3. 整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
    • B. 自然与友谊
    • C. 历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张镃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江亭壁 寿史相 寿毛荷塘 寿黄复庵 石湖归途 射雁马上口占 上林归鸦 山中 山行闻春禽 秋潭为吴仲益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卝字旁的字 戴日戴斗 谋材 凄悄 力字旁的字 恰如其分 净几明窗 青灯黄卷 寒腹短识 单耳刀的字 彑字旁的字 散败 郑音 极天罔地 氏字旁的字 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