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看云》

时间: 2025-04-27 14:23:01

诗句

第夫自从归南湖,两眼用处不敢虚。

对人岂暇作青白,尚乃懒阅灯前书。

只将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今朝所向更出奇,极目阴云满空里。

各千百百巨石堆,一一十十猛兽来。

寿涛忽卷大海动,晓阵渐压孤城摧。

当中一抹如龙卧,头角深藏鳞鬣大。

蒙鸿杳渺却斜明,高乌争飞欲惊堕。

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

以知杰观我已得,模写讵肯烦他人。

归来为渠急挥扫,自笑粗狂乏新巧。

莫言云去没人知,处处是云云是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3:01

原文展示:

看云
作者: 张镃 〔宋代〕

第夫自从归南湖,两眼用处不敢虚。
对人岂暇作青白,尚乃懒阅灯前书。
只将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今朝所向更出奇,极目阴云满空里。
各千百百巨石堆,一一十十猛兽来。
寿涛忽卷大海动,晓阵渐压孤城摧。
当中一抹如龙卧,头角深藏鳞鬣大。
蒙鸿杳渺却斜明,高乌争飞欲惊堕。
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
以知杰观我已得,模写讵肯烦他人。
归来为渠急挥扫,自笑粗狂乏新巧。
莫言云去没人知,处处是云云是诗。


白话文翻译:

自从归来南湖,我的眼睛不敢轻易放空。
怎么有时间和别人谈论青白之事,甚至懒得在灯下读书。
我只想看山和水,山在晴天有烟雾,水在风中轻荡。
今天所见更是奇妙,放眼望去阴云满天。
千百块巨石堆积,仿佛猛兽在其中。
浪潮突然卷起,大海动荡,晨阵渐渐压迫孤城。
中间一抹像龙卧,头角深藏着鳞鬣。
雾气弥漫却透出斜光,高飞的乌鸦似乎要坠落。
转瞬之间变化如神,亿万里的碧空没有一点尘埃。
我知道我已经领悟,何须模仿他人。
回去后急忙挥扫,自嘲粗糙乏巧妙。
别说云去无人知,处处都是云,云就是诗。


注释:

  • 第夫: 指的是诗人在南湖归来的时候,感到眼前景象的迷人。
  • 青白: 形容诗歌的情绪,可能指的是诗人与人交往时的生涩。
  • 山爱烟晴水风起: 描述山水在晴天的美丽景象。
  • 阴云: 形容天气的变幻,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 猛兽: 比喻那些巨石的威严和力量。
  • 寿涛: 指海浪的波涛,暗示着自然的力量。
  • 一抹如龙卧: 描绘了巨石的形状,像龙一样蜷卧。
  • 亿万里碧无点尘: 表达出广阔天空的清澈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看云》写于张镃归来南湖之际,正值他对自然美的沉醉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山水云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看云》是张镃以山水为题材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独特感悟。全诗以“看云”为主要视角,描绘了南湖的自然景象。《看云》不仅仅是一个观察云的行为,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与精神的寄托。

诗的开头,诗人用“自从归南湖”引入,表明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归属感。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色中,眼睛不敢虚放,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诗人在此处展现出一种对比:与人交谈无暇,反而更倾向于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好,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愈加生动,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阴云满空里”和“巨石堆”,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活灵活现的自然场景之中。尤其是“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神秘与变化无常,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精神体验。

最后,诗人自言自语,感叹“云云是诗”,不仅是对自己创作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自由的形式中,流露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气息,展现了张镃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第夫自从归南湖: 诗人归来南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两眼用处不敢虚: 眼前的景象让他无法放空,充满了惊奇。
  3. 对人岂暇作青白: 与人交谈无暇,独自享受自然。
  4. 尚乃懒阅灯前书: 甚至懒得在灯下读书,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5. 只将看山并看水: 诗人只想看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6. 山爱烟晴水风起: 描述山水在晴天的美丽情景。
  7. 今朝所向更出奇: 今天的景象更为奇妙,引发诗人的惊叹。
  8. 极目阴云满空里: 放眼望去,阴云密布,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9. 各千百百巨石堆: 形容巨石如同猛兽般压迫。
  10. 寿涛忽卷大海动: 描绘大海的波涛汹涌,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11. 晓阵渐压孤城摧: 早晨的阵风逐渐压迫孤城,体现自然的威力。
  12. 当中一抹如龙卧: 巨石的形态像龙一样,增加了诗的意象美感。
  13. 头角深藏鳞鬣大: 细致描绘巨石的形态,增强其形象感。
  14. 蒙鸿杳渺却斜明: 朦胧的云彩透出光线,令人神往。
  15. 高乌争飞欲惊堕: 乌鸦在空中飞翔,似乎要坠落,增加了动态感。
  16. 须臾变化疑有神: 自然景象瞬息万变,令人惊叹。
  17. 亿万里碧无点尘: 广阔的天空清澈无尘,传达一种宁静。
  18. 以知杰观我已得: 诗人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19. 模写讵肯烦他人: 不愿意模仿他人,强调个人的独特性。
  20. 归来为渠急挥扫: 回到现实中,诗人自我反思。
  21. 自笑粗狂乏新巧: 自嘲自己的作品粗糙,缺乏新意。
  22. 莫言云去没人知: 不要说云去无人知,表达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23. 处处是云云是诗: 任何地方都有云,云就是诗,升华了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当中一抹如龙卧”,将巨石比作龙,增强形象感。
  • 拟人: 自然景象似乎具有情感,如“高乌争飞欲惊堕”。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如“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观察自然时,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体验,最终领悟到自然本身就是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变化与自由,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
  • 山水: 代表自然的韵味与力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巨石: 代表自然的伟岸与威严,暗示着内心的坚韧。
  • 阴云: 代表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反映了诗人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归来南湖后,感到眼前的景象如何? A. 迷人
    B. 平常
    C. 枯燥

  2. 诗中描述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晴天
    B. 阴云满天
    C. 风雨交加

  3. 诗人认为自然的变化像什么? A. 神秘
    B. 平淡
    C. 单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
  • 《江雪》 (柳宗元): 表现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 两位诗人在山水诗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张镃更注重动态变化,而王维则强调静谧之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太湖石塘三首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 迓使客夜归四首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田家乐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 贺必远叔四月八日洗儿 戏题 又除夕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大气候 令鼓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青虚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倒八字的字 魚字旁的字 博洽多闻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色字旁的字 自动铅笔 青字旁的字 浪迹萍踪 罪孽深重 泰山鸿毛 它们 彰结尾的成语 济济彬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