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3:01
看云
作者: 张镃 〔宋代〕
第夫自从归南湖,两眼用处不敢虚。
对人岂暇作青白,尚乃懒阅灯前书。
只将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今朝所向更出奇,极目阴云满空里。
各千百百巨石堆,一一十十猛兽来。
寿涛忽卷大海动,晓阵渐压孤城摧。
当中一抹如龙卧,头角深藏鳞鬣大。
蒙鸿杳渺却斜明,高乌争飞欲惊堕。
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
以知杰观我已得,模写讵肯烦他人。
归来为渠急挥扫,自笑粗狂乏新巧。
莫言云去没人知,处处是云云是诗。
自从归来南湖,我的眼睛不敢轻易放空。
怎么有时间和别人谈论青白之事,甚至懒得在灯下读书。
我只想看山和水,山在晴天有烟雾,水在风中轻荡。
今天所见更是奇妙,放眼望去阴云满天。
千百块巨石堆积,仿佛猛兽在其中。
浪潮突然卷起,大海动荡,晨阵渐渐压迫孤城。
中间一抹像龙卧,头角深藏着鳞鬣。
雾气弥漫却透出斜光,高飞的乌鸦似乎要坠落。
转瞬之间变化如神,亿万里的碧空没有一点尘埃。
我知道我已经领悟,何须模仿他人。
回去后急忙挥扫,自嘲粗糙乏巧妙。
别说云去无人知,处处都是云,云就是诗。
张镃,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看云》写于张镃归来南湖之际,正值他对自然美的沉醉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山水云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看云》是张镃以山水为题材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独特感悟。全诗以“看云”为主要视角,描绘了南湖的自然景象。《看云》不仅仅是一个观察云的行为,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与精神的寄托。
诗的开头,诗人用“自从归南湖”引入,表明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归属感。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色中,眼睛不敢虚放,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诗人在此处展现出一种对比:与人交谈无暇,反而更倾向于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好,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愈加生动,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阴云满空里”和“巨石堆”,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活灵活现的自然场景之中。尤其是“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神秘与变化无常,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精神体验。
最后,诗人自言自语,感叹“云云是诗”,不仅是对自己创作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自由的形式中,流露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气息,展现了张镃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观察自然时,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体验,最终领悟到自然本身就是诗。
诗人归来南湖后,感到眼前的景象如何?
A. 迷人
B. 平常
C. 枯燥
诗中描述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晴天
B. 阴云满天
C. 风雨交加
诗人认为自然的变化像什么?
A. 神秘
B. 平淡
C. 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