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3:06
自愧才术草芥微,偶然千载遇明时。
惟希一统皇家义,何暇重思晁氏危。
仁义且图扶孔孟,纵横安肯效秦仪。
行看尧舜泽天下,万国咸宁庶绩熙。
我自愧才能和学识如同草芥般微不足道,偶然在千年之后遇到了明智的时代。
我只希望能够实现统一的皇家大义,哪里还有时间去思考晁氏的忧患呢?
我只愿仁义来扶持孔孟的教诲,怎能去效仿秦朝的法令呢?
让我们一同期待尧舜时代的恩泽遍及天下,愿万国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子猷,号孟和,北方民族契丹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在元朝建立后,曾辅佐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参与治理国家,致力于文化与政治的融合。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沉稳为主,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此诗作于元代初期,正值国家统一与社会变革之时,作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内心却对个人的才能与时机的偶然性有着深刻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教训的警惕,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志向与仁义的情怀。
耶律楚材的《和杨居敬韵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全诗以自谦的口吻开篇,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不足的深刻反思,显示出作者谦逊的品德。接着,他借助历史的镜像,强调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认为在这个明智的时代中,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也应当服务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不是沉溺于个人的荣辱。
诗中提到的“仁义”与“孔孟”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与推崇,意在指出,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应以仁义为基础,而非法令的严苛。通过对比“秦仪”的严酷与“尧舜”的理想,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出他对百姓安宁、国家富强的渴望。
全诗结构工整,语句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深度,又具时代的使命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宁的渴望,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批判了暴政,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责任感。
诗中“草芥”比喻什么?
A. 个人的伟大
B. 个人的微小
C. 国家繁荣
D. 时代的机遇
诗人希望实现什么理想?
A. 个人荣华
B. 国家统一
C. 文学成就
D. 个人自由
诗中提到的“仁义”主要指什么?
A. 法律
B. 道德
C. 权力
D.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