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3:07
陇头鸣四注,征人逐贰师。
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
湍高飞转驶,涧浅荡还迟。
前旌去不见,上路杳无期。
在陇头水边,水声潺潺如鸣四注,征战的士兵追赶着敌军。羌笛悠扬而流畅,胡笳声与水声交织,显得悲伤而凄凉。湍急的水流高飞转向,山涧的水浅荡漾着却缓缓而迟。前方的旗帜已经消失不见,上路似乎没有尽头,令人感到无比渺茫。
张正见,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战乱频繁。他的诗风多为抒情,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身处征战边缘,借水声和乐器声描绘出战场的悲凉与无奈,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陇头水二首 其一》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音乐意象,营造出一种忧伤而苍凉的氛围。诗首句“陇头鸣四注”即以水声开启,仿佛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无尽哀愁。接着,诗人通过“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的描写,使音乐与水流交融,形成一幅悲壮的画面,体现出士兵在征战中的孤独与无奈。
第三句“湍高飞转驶,涧浅荡还迟”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流动与士兵内心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的迅猛与个体命运的无力。最后一句“前旌去不见,上路杳无期”更是将这种迷茫感推向极致,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无望。
整体来看,张正见的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惘,展现了士兵在战乱中的孤独与无助,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悲伤情绪。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无常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陇头鸣四注”中的“鸣”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水声
C. 战争的号角
D. 风声
“羌笛含流咽”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宁静
D. 激昂
诗的最后一句“上路杳无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望
C. 无奈
D. 快乐
答案: 1.B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