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论古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3:43:30

诗句

鼎足中原势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

阿瞒眼底空余子,只重孙郎与使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30

原文展示:

鼎足中原势未分,
英雄魄力自超群。
阿瞒眼底空余子,
只重孙郎与使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英雄豪杰的风采,强调在中原大地上,尽管局势尚未稳定,但真正的英雄依然能够脱颖而出。曹操在眼中只看重孙权与刘备,这两位英雄的后代,而不在乎其他无名之辈。

注释:

  • 鼎足中原:指三国鼎立的局势。
  • 势未分:势力尚未完全分开,暗指三国之际的混乱局面。
  • 英雄魄力:指有胆略和气概的英雄人物。
  • 阿瞒:曹操的别名。
  • 空余子:指那些无能的后代。
  • 孙郎:指孙权。
  • 使君:指刘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舒璐,清代诗人,字子璐,号舒璐,生活在清代的动荡时期,其诗多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背景是当时历史对三国时期的重新审视。诗人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与思考。

诗歌鉴赏:

《论古 其三》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三国时期英雄的魄力与风采。诗中提到的“鼎足中原”一语,立刻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纷争与英雄豪杰的纷纷崛起。叶舒璐在诗中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推崇之情。曹操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目光所及的“孙郎与使君”暗示了他对孙权与刘备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对这两位英雄的认同和赞赏。

全诗气势磅礴,字句之间流露出的英雄情怀令人振奋。叶舒璐借古讽今,透过历史人物的表现,启示人们在当今社会中同样需要具备超越平凡的魄力和抱负。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下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鼎足中原势未分:描绘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强调局势的复杂与不稳定。
  2. 英雄魄力自超群: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英雄能够展现出超凡的胆略与气势。
  3. 阿瞒眼底空余子:曹操眼中无能之辈众多,暗示他更看重有才能的人。
  4. 只重孙郎与使君:强调曹操对孙权和刘备的重视,表现出对他们的认可与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比作英雄,强调了其非凡的气魄。
  • 象征:鼎足象征着三国的力量对比,反映历史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钦佩,同时也反映出历史的多义性与复杂性,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的英雄气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鼎足:象征权力的均衡与对立。
  • 英雄:代表着勇气、智慧与领导力。
  • 阿瞒:历史的代表性人物,象征权谋与策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阿瞒”指的是谁?

    • A. 孙权
    • B. 曹操
    • C. 刘备
      答案:B. 曹操
  2. 填空题:诗中说“鼎足中原势未分”,指的是__的局势。 答案:三国

  3. 判断题:诗中认为曹操只重视无能之辈。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英雄豪情,但叶舒璐的诗更注重历史的分析与人物的评价,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体的豪情与自我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叶舒璐研究》
  •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相关查询

卢奉御自上都回见访 忆湖上 泸州 锦江蜀先主庙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瑶花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七 越州歌二十首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初度之辰 醒结尾的成语 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乌白头,马生角 石楼 特讯 以手加额 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为笼 跋扈恣睢 龜字旁的字 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峻词 外孙 赤铁 屮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