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41:13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雪霁灯前,寒销笛里,匆匆忽换时序。
蕙心易长愁根,柳枝更添恨绪。
凭高极目,问不出春来何处。
看大江暖翠浮空,渐活万山烟树。
前岁约探芳俊侣。今岁作浪游倦旅。
艳辰偏在天涯,旧盟又辜绣户。
芳华如水,怕闷损玉台情素。
便画船归趁东风,已是绿阴飞絮。
雪后天晴,灯下光景与寒意渐消,时光匆匆流转。
蕙草的心容易滋生愁绪,柳树的枝条又添了几分恨意。
我登高远望,却无法得知春天的归处。
看那大江水面上,春意渐浓,万山的烟树也开始复苏。
去年我曾与俊美的朋友约定去探春,今年却成了游荡的倦客。
美好的时光偏偏在天涯,昔日的约定又辜负了绣花的门扉。
青春如水流逝,怕是闷闷不乐会损伤玉台的情感。
于是我决定乘船归去,趁着东风,已经是绿荫飞絮的时节了。
作者介绍: 黄燮清,清代诗人,字汝和,号仲明,出生于福建,以诗词和散文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立春之际,正值万物复苏,诗人借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往事的追忆。
《东风第一枝 立春》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雪霁灯前”描绘出春天初临时的宁静与寒意的消退,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蕙心易长愁根,柳枝更添恨绪”表达了春天带来的不是单纯的愉悦,反而是因往事而生的忧愁与恨意。
“凭高极目,问不出春来何处”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虽是春暖花开之时,却无法寻到心中所盼的那份美好。
诗中“前岁约探芳俊侣”与“今岁作浪游倦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令人感慨万千。最后,诗人选择乘船归去,趁着东风,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对往事的告别与对新生活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蕙心”象征什么?
A) 忍耐 B) 愁苦 C) 喜悦
诗人对往年的回忆是怎样的?
A) 愉快 B) 失落 C) 无所谓
“芳华如水”中的“水”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流逝 B) 清澈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东风第一枝 立春》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