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6:04:32
原文展示:
游丝无赖小庭空,梦想君家合树红。曾向西川亲画得,举家终日看屏风。
白话文翻译:
庭院空荡荡的,游丝在空中无所依靠,我梦想着你家那棵盛开的海棠花。曾经在西川亲自画下这幅画,结果全家整天都在看那幅屏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游丝:指随风飘动的丝线,比喻轻盈无依的状态。
- 无赖:无所依靠,形容非常轻松而又无所事事的样子。
- 小庭:小院子,指诗人的居住环境。
- 梦想:心中向往,渴望的意思。
- 合树:盛开的树,特指海棠树。
- 西川:可能指西川地区,历史上以风景秀丽著称。
- 屏风:隔断空间的家具,通常用来装饰或保护隐私。
典故解析:
- 海棠花:在中国文化中,海棠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是春天的代表之一。诗中提及的海棠花可能与诗人的思念情感有关。
- 西川:历史上西川地区以自然风光闻名,诗人可能在此地有过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泂,宋代诗人,字伯懿,号东溪。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海棠花放简冯元咨二首》创作于一个春天的午后,诗人对海棠花的盛开和情感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游丝无赖小庭空”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清新的庭院场景,游丝在空中飘荡,似乎在传达一种无所依靠的孤独感。接下来“梦想君家合树红”则转向诗人的情感寄托,他渴望看到友人家中盛开的海棠花,这不仅是对美的向往,也是对友谊的珍视。第三句“曾向西川亲画得”揭示了诗人的回忆,诗人曾亲自描绘过这一场景,说明这幅画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最后一句“举家终日看屏风”则反映了诗人将这种美好情感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陪伴,尽管身边没有真实的海棠花,但心中的美好依然存在,成为整个家庭的精神寄托。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而情感上却深邃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切的思念,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丝无赖小庭空: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小庭院,游丝在空中飘荡,暗示一种悠闲而无所事事的状态。
- 梦想君家合树红:表达了对友人家中盛开的海棠花的向往,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曾向西川亲画得:回忆起曾经在西川亲自画下的画作,强调了过去的美好回忆。
- 举家终日看屏风:揭示了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寄托,尽管没有真实的海棠花,但依然可以通过看画来感受那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丝”比作无所依靠的状态,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游丝被赋予了无赖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海棠花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花:美丽、优雅,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回忆。
- 游丝:轻盈而无所依,代表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 小庭:象征着私密空间,代表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棠花放简冯元咨二首》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游丝”代表了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无所依靠
- C. 春天的到来
- D. 友谊的象征
-
诗人曾向哪里画过海棠花?
答案:
- A. 苏泂
- B. 无所依靠
- B. 西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家园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通过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表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怀旧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