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卖花声 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泫然纪之》

时间: 2025-05-01 17:31:28

诗句

莺燕互寻盟。

满院飞英。

惜花人去暗心惊。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

事事减心情。

闷坐闲行。

一腔尘俗撇难清。

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31:28

原文展示:

卖花声
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泫然纪之
邓瑜 〔清代〕

莺燕互寻盟。满院飞英。
惜花人去暗心惊。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
事事减心情。闷坐闲行。
一腔尘俗撇难清。
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


白话文翻译:

清明节已经过了十个旬(大约三个月),我不禁感慨地想起已经去世的伯嫂。
莺燕在院中互相寻找伴侣,满院的花瓣飞舞。
惜花的人已去,心中暗自惊惧。
何时才能将她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于山林之间呢?
一切都让我心情减淡,坐着无聊地走来走去。
心中满是尘世的琐事,难以清净。
拾翠寻芳的情趣都懒得去问,真的辜负了这清明佳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节气,扫墓祭祖的日子。
  • 伯嫂:指作者的伯父的妻子,显示亲情关系。
  • 桐棺:指用桐木做的棺材,象征着丧葬。
  • 山茔:指山上的坟墓。
  • 拾翠寻芳:指春天的游玩,欣赏花草的乐趣。
  • 负了清明:辜负了清明节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桐棺”与“山茔”都是古代丧葬文化的象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伤。清明节作为追思先人、扫墓的节日,与诗的主题紧密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表现出浓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及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不仅有对逝者的哀痛,还有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体现了古代人对于生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卖花声》通过清明节这一特定的时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对往事的追忆。诗的开头以“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逝者的缅怀,既有时间的距离感,也有情感的重压。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莺燕互寻的意象,暗示了生死之间的对立与生命的延续。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惜花人去暗心惊”一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失去后的心痛。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的心情愈发沉重,甚至感到一腔尘俗难以清净,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麻木。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怀念,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更加深刻。
  2. “莺燕互寻盟。满院飞英。”:生动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生机与美好的生活。
  3. “惜花人去暗心惊。”:对逝去亲人的哀痛,以及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4.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渴望逝者能回归故乡,表达浓厚的乡愁与对生命的思考。
  5. “事事减心情。”:生活中的琐事让人心情沉重,难以释怀。
  6. “一腔尘俗撇难清。”:对尘世烦恼的无奈,感受到生活的困扰。
  7. “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清明节的美好被生活琐事所掩盖,感到无奈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明节比作追思亲人的时刻,展现出浓厚的情感。
  • 拟人:莺燕互寻,赋予自然生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生与死、喜与悲的交织,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燕:象征春天与生机,代表生命的延续。
  • 花瓣: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 桐棺:代表死亡与离别,让人感受到哀痛。
  • 山茔:象征归宿与安息,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卖花声》是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邓瑜
    D. 白居易

  2. 诗中“莺燕互寻盟”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3. “何日桐棺归故里”中“桐棺”指的是什么?
    A. 结婚的礼物
    B. 祭祀的物品
    C. 棺材
    D. 家乡的土地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清明》:描写清明节的扫墓之情,表达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卖花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侧重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 《春望》:同样体现春天的景象,但更关注国家的兴衰,情感层面上有更强的政治色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元曲》

相关查询

和虞永康梅花十绝句 临江仙(茂叔兄生日) 李池州□和韵见寄再赋以答之 李怀安挽诗 燕孙节推 杨尚书和晴字韵诗适趋部宿再韵谢之 王宝谟 其二 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 次李肩吾送安恕父回长沙韵 燕新利路李运使致语口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乔妆打扮 假公济私 剌骨 劝从 驰步 明鼓而攻之 又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包含袍的成语 鱼水和谐 示字旁的字 佛齿 包含蚊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敲边鼓 耳轮 疋字旁的字 包含节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