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31:28
卖花声
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泫然纪之
邓瑜 〔清代〕
莺燕互寻盟。满院飞英。
惜花人去暗心惊。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
事事减心情。闷坐闲行。
一腔尘俗撇难清。
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
清明节已经过了十个旬(大约三个月),我不禁感慨地想起已经去世的伯嫂。
莺燕在院中互相寻找伴侣,满院的花瓣飞舞。
惜花的人已去,心中暗自惊惧。
何时才能将她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于山林之间呢?
一切都让我心情减淡,坐着无聊地走来走去。
心中满是尘世的琐事,难以清净。
拾翠寻芳的情趣都懒得去问,真的辜负了这清明佳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桐棺”与“山茔”都是古代丧葬文化的象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伤。清明节作为追思先人、扫墓的节日,与诗的主题紧密相连。
作者介绍:
邓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表现出浓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及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不仅有对逝者的哀痛,还有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体现了古代人对于生死的思考。
《卖花声》通过清明节这一特定的时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对往事的追忆。诗的开头以“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逝者的缅怀,既有时间的距离感,也有情感的重压。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莺燕互寻的意象,暗示了生死之间的对立与生命的延续。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惜花人去暗心惊”一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失去后的心痛。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的心情愈发沉重,甚至感到一腔尘俗难以清净,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麻木。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怀念,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生与死、喜与悲的交织,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卖花声》是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邓瑜
D. 白居易
诗中“莺燕互寻盟”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何日桐棺归故里”中“桐棺”指的是什么?
A. 结婚的礼物
B. 祭祀的物品
C. 棺材
D. 家乡的土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