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7:37
西江月 其九
作者: 张伯端 〔宋代〕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
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
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何须脱离。
这首诗的意思是:鱼儿和兔子若能重新回到手中,自然会忘记捕捉它们的工具。渡过河流的筏子就像通往天庭的阶梯,到了彼岸的一切都将被抛弃。没有领悟的人需要依赖语言来表达,然而对于已经领悟的人来说,语言所说的都不再重要。尽管这四句话似乎属于无为,但这些又何必去追求脱离呢?
作者介绍:张伯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涉及道家哲学,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与哲理结合,表达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反思人生和价值观时所作,反映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前两句以鱼兔入手来象征世俗的欲望与执念,表明一旦获得这些,反而会忘记追求它们的工具。这是一种对物质欲望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接下来的句子将视角转向精神层面,提到“渡河筏子”与“天梯”,在这里,诗人通过形象的意象表达了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过程。达到彼岸的所有东西都将被遗弃,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放下,更是对世俗观念的超越。
诗中提到“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展现出在不同认知阶段下语言的局限性。对于没有领悟的人来说,语言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而对于已经领悟的人,语言则显得多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强调了“无为”的思想,鼓励人们超越表象,追寻内心的真正自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道理,鼓励人们在世俗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测试:
“鱼兔若还入手”中的“鱼兔”象征什么?
A. 物质欲望
B. 内心宁静
C. 生命的意义
诗中提到的“天梯”是指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精神的升华
C. 生命的旅程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表达了什么?
A. 语言的绝对性
B. 领悟与无知的区别
C. 追求物质的必要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