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记梦》

时间: 2025-07-26 19:19:25

诗句

天上材官老不材,从教兀兀走尘埃。

梦中望拜通明殿,曾见金书两字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19:25

诗词名称: 记梦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上材官老不材,从教兀兀走尘埃。
梦中望拜通明殿,曾见金书两字来。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官员年老却无才,任凭他在尘土中无所作为。
在梦中,我仰望着通明的殿堂,曾见到上面书写着两个金色的字。


注释:

  • 材官:指有才能的官员。
  • 兀兀:形容无所事事,闲散的样子。
  • 通明殿:可能指的是光明、明亮的殿堂,象征着神圣或理想的境地。
  • 金书:金色的书写,象征着荣耀和权威。

典故解析:

  • 通明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通明殿常与天宫或理想的境地相联系,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 金书:古代常用金书来象征重要的文书或命令,体现权力和荣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无能和理想的失落感,结合个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记梦》这首诗以梦境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天上材官老不材,从教兀兀走尘埃”直接点明了当时社会中官员的无能与失落,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无奈。诗人以“天上”的官员与“尘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而后两句则转向梦境,梦中所见的“通明殿”和“金书”似乎是理想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光明、荣耀的渴望。梦的意象使整首诗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理想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简洁的语言与深邃的意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上材官老不材:说明即使是高位的官员也未必有才华,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从教兀兀走尘埃:表达了对官员无所作为的失望。
    • 梦中望拜通明殿:在梦中看到理想的殿堂,象征着追求的目标。
    • 曾见金书两字来:梦中出现的金书象征着理想与荣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材官”与“尘埃”的对比,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象征:通明殿与金书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富有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渴望,表现出一种追求光明与真理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材官:象征社会地位与能力。
  • 尘埃:代表平凡与无能。
  • 通明殿:象征理想与光明的未来。
  • 金书:象征权力、荣耀与理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材官”指的是什么?

    • A. 有才能的官员
    • B. 年轻的官员
    • C. 官员的家族
  2. “通明殿”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困境
    • B. 理想的境地
    • C. 历史的遗迹
  3.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积极向上
    • B. 失望与批判
    • C. 中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记梦》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前者以梦境中的理想对比现实,而后者则以国破家亡的悲痛直接表达对社会的失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诗集》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潼关题壁 崤陵壁间见黄平倩诗怅然有怀和韵 书所见 晓出柏乡 宿赵州 定州见拙诗拓戏题 次定川和壁间韵 次良乡 山中逢老衲少时从征有功者 话无言上人方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色满园 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秀外惠中 儿字旁的字 跨春 嫠纬之忧 王字旁的字 包含媚的成语 蜗名微利 秃宝盖的字 四碟八碗 金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福品 败不旋踵 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迅风暴雨 一败如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